4年蒸发134亿!又一企业暴雷,疑似财务造假,超十万老百姓被坑惨及大家发现没有,
还记得小时候拉着爸妈逛的人人乐吗?
这超市真要没了!
最新消息,这家开了快30年的老牌超市,股票7月4日就要正式从A股退市了。
6月13日开始“人乐退”的退市倒计时,折腾15天就彻底告别。
曾经在华南硬刚沃尔玛、家乐福的本土超市王,市值最高飙到130亿,如今亏得只剩32家店,净资产负4个亿,账本连审计都看不下去,真是惨到家了。
这退市大戏最魔幻的是业绩变脸。
今年1月还吹牛说2024年赚了4个多亿,股民刚松口气,4月底年报一出来,啪啪打脸——实际倒亏1700万!
理由给得也绝:先说卖子公司股权那笔钱年底根本不算数,不能入账;接着爆出1。11亿垫付款大概率收不回来,直接当坏账全扣了。
合着之前的“盈利”全是纸面魔术?
审计报告直接写“无法表示意见”,摆明了账有问题,深交所不踢它踢谁?
更耐人寻味的是董事长跑路时机。
3月19日,眼看年报要露馅的节骨眼,上任才一年半的侯延奎突然以“健康原因”光速辞职,董事、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帽子全甩了。
留下个烂摊子让散户接盘?
这操作很难不让人联想是不是提前嗅到风暴溜之大吉。
想当初人人乐风光时,外资巨头都干不过它,如今管理层这波操作,真配不上老顾客的情怀。
人人乐的死局,就是传统商超困在时代的缩影。
电商抢饭碗、租金压死人,它转型线上搞“人人乐到家”小程序,根本玩不过生鲜前置仓和社区团购的补贴大战。
2024年营收直接腰斩,关店45家,就新开1家。
卖资产“保壳”这招都用烂了,去年7月急吼吼卖物流中心和债券,结果连首付款都拖拖拉拉,审计直接怀疑交易真实性。
早干嘛去了?
等退市警告贴脑门才拆东墙补西墙,晚了!
韭菜们又被割了一茬。
停牌前市值剩16亿,高位接盘的早亏麻了。
退市整理期股票改名“人乐退”,头天暴跌没悬念。
折腾完转去老三板,基本就是等死的节奏。
看着童年记忆的超市巨头这样落幕,真挺唏嘘。
但商业世界就这么残酷——跟不上变化,再大的招牌也得塌。
人人乐的教训够深刻:光靠情怀救不了命,脚踏实地的生意,比财报上的魔术数字实在多了。
当收银台的扫码声,都比财报上的数字更真实可靠时,这家老店的路,早就走到头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如今农村里手上真能攒下几十万元现金的,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多。
而这些有存款的人,翻来覆去看,其实大多就是几类人。最近跟村里的乡亲们聊了聊,越发觉得这个道理很真实,很值得大家琢磨。
一、靠小生意起步的人,最懂抓机会!
说到会攒钱,村里开小超市的小王叔总被大家提起。他早些年稀里糊涂开了个杂货铺,赶上村里人需要买日用品,这小本生意竟慢慢发展起来。
后来他眼光不错,把买卖做到村头集市,不知不觉手上积累了五六十万。真正懂得抓住商机的人,哪怕是平凡的生活,也能积少成多,舀出大水花。
二、有手艺、有特长,肯吃苦的人总不会差。
咱们隔壁李叔从小爱琢磨种养,多年前搞起了特色禽类养殖。起初没什么门道,但他硬是跑市场、找销路,如今一年收入堪比城里工薪阶层好几年。
这类人有一技傍身,又能踏实干活,哪怕日子紧点,也不会让家里缺钱花。
三、外出打工族,省吃俭用把血汗变存款。
村里年轻人不少都外出务工。像老张家兄弟,十几年在外搬砖、做装修,工资虽然不高,但一家人勤俭过日子,硬是把不少钱存进银行。每一分都是血汗钱,来的辛苦,但花得也踏实。
四、儿女有出息,父母替孩子“存钱”。
咱们邻居家的小陈在大城市医院上班,每个月工资高,又常给家里寄钱。老人家把钱都当宝贝存着,舍不得花,过得还像旧时一样俭省。
其实说白了,这笔钱算是儿女孝顺的钱,父母只是代管,将来还是得还给孩子。
五、承包工程的老板,敢拼敢赚。
还有些村里人,胆子比较大,会去承包地皮或小工程。比如村东头的赵叔,早些年外头拉活包工程,这几年行情好,赚了一大笔。不仅自己生活改善,账上也存了不少钱。
六、“来路不正”的钱,留不住也守不牢。
当然也有些人,凭些歪门邪道捞到“快钱”。可是钱来得快,去得更快。说句难听的,今天刚数着钞票,明天说不定就在警局数日子。这样的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让人踏实不了。
回头仔细想想,在农村真正能攒下大笔存款的,要么肯吃苦,有手艺;要么有点门道抓准机会;要么子女争气。而那些靠不正当路子赚来的钱,迟早都守不住。脚踏实地做事,日子才能越来越红火。
朋友们,你身边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有钱人”?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