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圈上自称老师,赵本山给杨少华的挽联送出事儿了,真是世态炎凉(热死的人越来越多?
死后争议这么大的,全娱乐圈里也只有杨少华了!一会儿是郭德纲讽刺他儿子,一会儿又是儿子们哭得死去活来,似乎真的无法接受老爷子的离世。
没想到,远在东北的赵本山,抱着一丝过往的情分送来一副挽联,又因为“老师”两个字闹得尽人皆知。
这一次,赵本山算是彻底栽了!他比对方年龄小一半,又比对方更晚红几年,无论怎么说也不该在老先生面前称呼自己为“老师”。
难怪他会被大家嘲讽为“厚脸皮”,不知道分寸。在场要去那么多的行业大咖,这么多人看他出洋相,能不口碑下滑吗?
自称“老师”不妥?
两人在圈子里的交集不算多,90年代的时候,也算是彼此惜才。两人曾在晚会后台见过面,虽然不是一起上舞台,但也是交流甚多。
私下里,他也曾请教过对方关于行业里的一些知识,可以说称呼杨少华一声老师也是不为过的。
可偏偏他送去的花圈,不是称呼对方为老师,而是把自己称呼为“老师”。
乍一看没有什么问题,大家都是叫他赵本山老师,可在行业里的老前辈面前这样称呼,就显得有些脸皮厚。
现在郭德纲也算是相声界里的一流人物吧!年轻时候还受过对方提携,现在也只敢称呼自己为晚辈,没有自称为老师。
不管是什么年龄,既然是送给离世老人的,那就不该自己去称呼老师。这种行为,就是不尊重离世之人,白占对方便宜。
何况,他的年龄和阅历都不如对方,何来一句老师的称呼?
目前,大家能够想到的解释,是花圈不是他本人去置办的,可能是交给团队里的人去置办。
那大家平时都叫赵本山老师习惯,这一次送去的花圈里,在写字的时候自然是忘记,直接写下赵本山老师,才闹出这么一种笑话。
不知道远在东北的赵本山看到后,心里作何感受?会不会觉得自己一片好心,转头就是一口黑锅呢?
从两家的关系来说,杨老爷子的后辈们也不会怪他,毕竟他们家最困难的时候,他还亲自送过2000元去解困。
因此,这一声“老师”,杨老爷子的儿子们是可以喊的。
杨议葬礼丢大脸。
杨老爷子的葬礼,在圈子中是置办较快的,基本是按照民间习俗去搞的,没有其他的花里胡哨的财产纠葛问题。
然而,大家没想到葬礼上,他的孩子们可谓是“丢脸至极”。几个儿子在葬礼上大哭不止,又是跪着说老爷子生前太苦,又是喊着不想让老爷子离世的。
人都死了,骨灰都放在灵堂上,还来这么一出,无疑是在“假卖惨”。要是真的那么心疼老爷子,也不会晚年还要老爷子跟着一起去参加各种仪式,老爷子没有睡过一天懒觉,天天都要早起给他们开直播啊!
94岁的老人,是被推着去,被搀扶着剪彩的,到底收下多少钱,外人也不知道。但一个小店能够给多少钱?40多度的高温,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雪糕不舒服吗?非要去上这个班,尴尬地笑着合影,脸上皱纹都遮盖不住疲惫感。
去剪彩到底是离世三天前,还是当天大家也不想去追究,就冲着老爷子的年龄,冲着当天的天气,大家也知道他们不是真的孝顺。
几个儿子里,杨议是最假的,在宾客还未去的时候,就在一旁坐着淡定地盘核桃,脸上看不到一点难过。
见到大家都到了,几个兄弟就在一起比哭、比惨,恨不得把大家的眼泪都给赚翻倍。网友们看到周围的陈设,也是忍不住冷笑一声,葬礼应该庄重严肃,他们又是请来锣鼓队、又是弹唱,这是哪门子风俗?
周围的椅子都是红色的,还在一旁摆了一大堆的钞票。看样子,应该是来的宾客送的礼金。
估计是看到钱太高兴,又哭又唱后就累得不能走动,还是被抬着出去的。外人也不便说什么,只是当着那么多行业大咖的面,闹这么一出不是在无声地说着,杨老爷子有多可怜吗?
要洗清“不孝”?
老爷子的死,也是颇有争议,有人说是累死的,也有人说是气死的,还有人说他是旧病复发!根据他的儿子们爆料,他当天是中午吃饭休息后,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就被送去医院里治疗,谁知道在下午3点过,还是救治无效离世。
听起来,好像和几个儿子都没有关系,可结合他开直播的时间,去剪彩的状态来看,估计老爷子是劳累过度而亡。
老爷子的助理,也是十分看得清局势,为了一点钱,直接解释出他是因为抽烟导致的旧病复发。
这么一听,和几个儿子没有一点关系,都是老爷子自作自受。
网友们还是不买账,认为大热天的连年轻人都不想去上班,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想要去上班吗?
他都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肯定是被儿子们强行推着去上班,没看到他的脸上一开始没有笑容,只有在合影的时候,才露出勉强的笑。
以往和儿子拍摄的带货直播中,哪一次不是他坐着,儿子们就在一旁讲呢?要是真的孝顺老爷子,就不该让他经历这些。
想想年轻的时候,杨少华东奔西走,就为几个儿子能吃饱穿暖。后来,他更是把自己的养老本都给拿出来,让几个儿子都买上房子,又把自己的名声贴进去,和他们一起带货,帮助儿子们赚钱。
这样一位为儿子操碎心的老人,死后却没有一个儿子真心悼念他,实在是可悲至极。
结语。
五个儿子里,三个儿子都是靠着他在生活,两个儿子不靠他,却远走国外几乎不回国。
一生劳累,就得到这么几个看似孝顺,实则一心只想啃老的儿子,也不知道杨少华到底是幸运,还是悲哀。
说他可怜吧!身边还有一直照顾他的儿子。说他福气好,这些儿子大部分都是为了钱财留下,而非真心给他养老。
儿子们的“奇葩操作”下,赵本山的“老师”两字,也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热死人”不是夸张,而是现实。
你知道吗?人类的体温调节能力其实非常有限,一旦外界温度超过35℃,尤其是在湿度很高的环境下,我们身体自我“降温”的机制就容易失灵。
更严重的是,很多人还在用错误的方式对抗高温,结果反而把自己推向了危险边缘。
医生建议,高温天确实可以适当多休息、午睡,但这7件事,千万别做!
别为了省电关掉空调。
有些人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尤其是老年人,舍不得开空调,结果中暑进了医院。
医学上把体温升高到40℃以上、伴随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的情况叫做热射病,这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高达50%。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一定要确保室内温度不超过28℃。
不开空调?那你是在冒险。
别大汗淋漓后立刻冲冷水澡。
出汗以后毛孔张开,身体表面温度高,你猛地用冷水冲,就像把烧红的铁直接放进冷水里,容易引起血管剧烈收缩,甚至诱发心血管意外。
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风险更大。
正确的做法是:先用毛巾擦干汗,再用温水冲澡,慢慢降温。
别喝冰水猛灌冷饮!
很多人热得受不了,一口气喝下一瓶冰镇饮料,凉是凉了,但肠胃可能受不了。
突然的低温刺激会让胃肠血管收缩,引发腹泻、胃痉挛,甚至呕吐。
更要命的是,冰水并不能真的解暑,反而会让你出更多汗,导致身体进一步脱水。
最好喝温开水,或者稍凉的淡盐水,补水又补电解质。
别在太阳底下锻炼。
有人觉得坚持晨跑、午骑是“意志力”的体现,实际上是在逼命。
高温天,人体的血液更多流向皮肤散热,心脏负担更重。
你还在拼命运动,心率飙升、血压波动,心梗、猝死的风险大大增加。
锻炼没错,但要避开高温时段,比如清晨六点前或傍晚七点后,地点最好选择通风阴凉处。
别长时间暴露在空调房里不喝水。
很多上班族一坐就是一整天,空调房虽然凉快,但空气干燥,容易让人悄无声息地脱水。
口渴才喝水?其实已经晚了。
建议每小时都要主动喝水,哪怕不渴也要小口慢饮。
水是身体最天然的降温剂,缺水就像发动机没油,迟早“烧坏”。
别穿不透气的衣服出门?。
有些人图好看,穿得紧紧的、厚厚的,结果汗出不来,热气散不掉,比穿羽绒服还难受。
更可怕的是,出汗后衣服紧贴皮肤,容易引发湿疹、毛囊炎等皮肤问题。
高温天,选宽松、浅色、纯棉或亚麻材质的衣服,才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步。
别忽视“没劲、头晕、恶心”这些小信号?。
很多人一开始只是觉得有点疲惫、头有点晕,甚至以为是没睡好、吃坏了,其实这些可能是中暑前兆。
当身体不能及时通过出汗降温,就会发出这些“警报信号”。
如果不及时休息、补水、降温,可能逐渐发展成热衰竭,甚至热射病。
别把身体的求救当成“小题大做”。
热天最怕的不是中暑,而是你不当回事。
每年夏天,医院急诊科都能接到大量因为高温造成意外的病人。
有的是在工地上晕倒的建筑工人,有的是在操场晕厥的学生,甚至不少是在外卖路上中暑的骑手。
这些人不是不强壮,而是高温下,任何人都不是铁打的。
也别觉得“我年轻身体好”,这不是护身符。
热射病不是留给老人的,它也盯上了20多岁的年轻人。
尤其是熬夜、喝酒、作息紊乱的人,更容易被中暑“盯上”。
还有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白天高温只是表象,夜间“热不散”才是真正的杀手。
医学研究发现,夜间气温不降反升,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温床”。
医生建议:夏天适当午睡是好的,但也要别让这7个坏习惯把你“烧”进医院。
高温不是靠“扛”过去的,是靠科学避开的。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夏天感觉“特别累”?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身体真的在“硬撑”。
尤其是心脏、肾脏、神经系统,在高温下都在超负荷运转。
这时再加上不规律作息、暴饮暴食、长时间暴晒……身体就像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高压锅。
我们总是等到生病了才重视健康,等到中暑了才后悔没多喝水,等到有人倒下了才意识到高温的危险。
但很多事可以提前避免。
如果你能做到:不在高温时运动、勤补水、合理使用空调、穿透气衣物、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身体警报信号,那么夏天对你来说,就不再是“煎熬”。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早就发布过指南:高温天最重要的,是避热、补水、休息、降温。
但这些建议,能真正做到的人太少了。
我们不该再用“我扛得住”来挑战生命的极限。
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顺应自然、科学生活的人。
高温不是“忍一忍就过去”的事,而是“重视起来就能减少伤害”的事。
这个夏天,请你和你的家人,一起好好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高温中暑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EB/OL]。 2024-07-02。
[2]王曦,李志峰,张颖。 热射病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04)!431-436。
[3]高温热浪与健康风险: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成果汇编[R]。 中国气象局,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