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有?下周入伏,却出现这5个“反常”现象,跟往年大不相同(人有没有肾病看睡觉
#上头条 聊热点#“东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虽然现在还没有到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但是近期的温度也已经变得很高,我们这座北方海滨城市,现在白天的最高温度已经到了30℃,这在往年属于不太常见的。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作为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也是民间传统养生的黄金期,所以每年的入伏前,人们都会做好准备,就是为了家人能够平安舒服的过伏天。
下周日的7月20日就将正式入伏,而今年的三伏天属于近10年来难得一遇的超短三伏天,从7月20日入伏,直到8月18日出伏,今年的三伏天仅有30天的时间,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三伏天的重视。
往年将要入伏的时候,随着天气转热,正是人们忙着为防暑降温做准备的时候,加上这个时候正赶上学生放暑假,所以很多家长也会为孩子的暑期生活做好安排和准备,因此每年的入伏前这段时间 大家还是比较忙碌的。
发现没有?下周入伏,社会上却出现这5个“反常”现象,跟往年相比大不相同。
1、暑期托管班开始遇冷了
每年临近入伏的时候,最忙碌的就是暑期托管班和补课班,因为这个时候正赶上中小学生放假,也到了很多培训机构的招生黄金期,很多双职工家庭的家长,不想让孩子自己待在家里,就想着把孩子送进托管班了,或者有升学压力的家长,也不想浪费暑假这个给孩子的提升机会,都会给孩子暑期报班。
但是今年将要入伏却有些反常,很多家长的想法开始转变,开始遵从的孩子的意愿,孩子不愿意去托管班或在外补课,那么家长也不再强求,因此今年的暑期托管班多少有些遇冷。
估计是因为暑期的托管班价格不低,但是效果也并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好,还有就是现在的家长已经变得越来越佛系,不想让孩子卷的太厉害。
2、中老年人开始想开了
每年临近入伏天气转热的时候,很多中老年人都会为是否开空调而纠结,甚至不少中老年人虽然家中有空调,但是为了节省那几个电费,不到热的受不了根本不开。
但是今年虽然还有一周入伏,这不少中老年人都开始想开了,很多家庭的空调已经早早打开,不少中老年人开始转变了思想,认为该享受就要享受,往年不入伏和不到热的受不了的现象,今年已经很少见了。
估计现在的很多中老年人也想开了,觉得炎热的夏季就该享受一下,不再为了省几个电费钱而节俭,这观念的转变多少有些让人意想不到。
3、雪糕和冷饮的销售遇冷
往年临近入伏的时候,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正是消暑的雪糕和冷饮热卖的时候,街上也不时有走街串巷批发雪糕的商贩,而小区里的小超市也会特意多摆几个大冰柜,里面多摆上些雪糕和冷饮。
今年虽然入伏比较晚,但是天气却热的比较早一些,往年这个时候也是雪糕和冷饮热卖的时候,但是今年这雪糕和冷饮的销售却开始遇冷,我家小区里的超市,直到现在也没有像往年那样大量进货。
估计现在的人们都开始讲究养生,直到盛夏时节要少吃寒凉的雪糕和冷饮,还有就是现在这雪糕和冷饮的价格并不低,让很多人感到不值。
4、啤酒和烧烤不再火爆
往年临近入伏的时候,正是烧烤摊生意火爆和啤酒热卖的时候,晚上邀上三五好友去烧烤摊,整点羊肉串再喝点冰镇啤酒,这是很多人喜欢的消夏方式。
往年这个时节街头的烧烤摊一到晚上已经有了很多食客,但是今年的烧烤摊却略显冷清,很多人开始不太热衷吃烧烤和喝冰啤酒。
不过现在烧烤的价格可不低,即便是街头露天烧烤,吃点烤串和喝点啤酒,人均最低也要50元左右,加上卫生也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吃的人少了也不奇怪。
5、去商场蹭凉的人少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入伏,但是天气也不亚于入伏后的三伏天,往年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去商场里蹭凉,因为商场里的冷气开的比较足,并且环境也特别的干净舒适。
每年的盛夏时节,商场里也喜欢利用人们这个特点来进行促销,但是今年的商场虽然冷气开的比较足,却并没有迎来多少来蹭凉的人,估计现在大家都喜欢宅家和网购,因此不愿意去商场里蹭凉了,不知道真正入伏以后,去商场蹭凉的人会不会增多?
下周日就将正式进入今年的三伏天,而今年的三伏天有些不一般,不仅是近10年最短的一个三伏天,今年入伏前这5个“反常”现象,也跟往年大不相同,不知道你发现没有?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大多数人都以为,肾病要靠验血验尿才能知道,平时没感觉、也没不舒服,就代表肾脏没问题。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肾脏是个非常安静的器官,它出问题时,往往不痛不痒,不闹不叫。
尤其在早期,肾脏功能出现波动并不会带来特别明显的白天症状,反而更容易藏在一个大家平时不会在意的地方——晚上睡觉。
睡觉这件事,不只是精神状态的体现,更是身体各大系统协调运作的结果。特别是晚上入睡之后,体内很多器官会进入“清扫”节奏。
心率变慢、呼吸平稳、肾脏开始慢慢滤过一天的废物和多余水分,代谢物在沉静中被清除。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哪个环节失调,身体就会发出一些细微的信号,而肾脏功能异常,往往是最容易通过夜间反应表现出来的。
很多人发现自己最近晚上总是睡不好,不是完全失眠,也不是大病一场,而是一些反复的小情况:起夜多、容易醒、睡眠浅、腿发紧。
这类情况常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天气热、心里烦,其实有时跟肾有关。
肾脏不像心脏那样突然抽痛,也不像胃那样一不对劲就不舒服。它的失调,恰恰体现在最不被当回事的细节里。
之前在一位56岁的外企职员例行体检中,报告上出现了“尿蛋白+”的字样。他当时并没放在心上,想着是前几天太累了,或者是吃盐吃多了。
可接下来的几个月,他发现自己晚上睡得越来越不好。
每晚起夜两三次,每次都感觉膀胱胀得不舒服;半夜还常被腿部轻微抽筋或发麻惊醒,睡眠断断续续。他开始尝试早睡、戒咖啡、少用手机,但这些方法都没解决根本问题。
医生详细询问后,将这些夜间症状与他的肾功能状态联系了起来,并建议进一步检查肾小球滤过率和电解质。结果显示,他确实进入了早期肾功能减退阶段。
很多人把夜里起夜当作正常老化,把腿部不适当作缺钙,却忽视了这些很可能是肾功能不稳最早的信号。
特别是当睡眠中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更应格外警惕。
第一个是夜尿明显增多。正常成年人夜间尿量应该较少,白天与夜间的排尿比例大概为3!1,夜里最多起夜一次还算正常。超过两次就需要警觉。
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夜间减缓排尿节奏,让身体进入深度恢复状态。一旦浓缩功能下降,尿液量就无法自动减少。
水分大量排出,反而影响血液浓度、电解质平衡。人虽然排出了水,但身体状态却在被拖垮。
第二个是夜间腿部反复抽筋或肌肉不适。抽筋不一定都是缺钙。电解质失衡也会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特别是钾、镁水平的波动,直接由肾脏调节。
一些人白天没什么感觉,一到夜里就腿发胀、发沉,甚至小腿酸胀到睡不着,这其实是肾功能开始出现代谢不稳的信号。电解质一旦乱了,肌肉系统反应最先明显。
很多慢性肾病的患者,最早就是从这种睡不安稳开始的。
第三种情况是浅眠、多梦、易醒。这种表现最容易被误解为心理问题、压力大、情绪不稳。但实质上,身体内部的毒素清除不畅,也会影响中枢神经节律。
肾脏是代谢废物的关键器官,夜间本该将体内的含氮废物、有机酸等排出。
如果这些物质在体内堆积,就可能间接干扰大脑神经递质水平,造成入睡困难、梦境频繁,甚至凌晨两三点就惊醒,再也睡不着。时间久了,情绪也会跟着起伏,白天状态越来越差。
这三种表现,不是肾病的确诊标准,但确实是早期功能波动的警示灯。
不少人错过了这段观察期,等到尿蛋白持续、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再来治疗,已经进入不可逆的阶段。
肾病越早发现,越能保住剩下的肾单位;晚一点,可能就是终身控制。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问题是,这些睡眠中的信号变化,在一些人身上出现时不会引起足够重视。
比如老年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起夜很正常”,年轻人觉得“最近压力大睡不好”,或者一味归咎于生活节奏、饮食作息,却不去想背后可能是代谢和排泄系统的节奏失调。
肾脏的问题难察觉,是因为它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哪怕部分受损,剩下的还能维持正常功能,让人感觉不到异常。但正因为这种“撑着”,很多人等到发现时,肾已经受了不小的伤。
睡觉虽然是表象,但它背后反映的,是身体对调节、代谢、修复的整体能力。
肾脏正是所有代谢系统的收尾器官,它调水、调盐、调酸碱,处理废物、管理电解质,一旦它出问题,全身都会受到牵连。
失眠和浅睡,不是小事,可能正是它在请求减压。
很多慢性病的早期信号都写在睡觉里。
有人心率失常,夜里心悸醒来;有人血糖不稳,凌晨出汗发冷;而肾的问题,也藏在夜尿、抽筋和浅眠这些细节中。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往往就在这里。
如果一个人已经连续几周夜间出现这三种情况,但白天又无明显症状,他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肾脏负担?去做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别等肾脏喊不出声音的时候,才意识到那几晚的睡不安稳,原来不是普通的失眠,而是一次次身体在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不断拖延,只会让原本可控的问题,变成不可逆的慢性损伤。
及时做个检查,不是多此一举,而是给自己一次确定真相、把握主动的机会。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结果是否异常,而在于愿不愿意面对身体真实的状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睡眠状况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郭晓璐,付琴,刁永书。系统性家庭干预对慢性肾衰患者营养情况、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