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涉颠覆国家政权落入法网,最小的仅15岁,这种网络渗透要警惕-自驾青甘大环线遭
文 人文社。
编辑 人文社?。
«——【引言】——»。
现如今,手机、电脑成了我们生活里离不开的伙伴,刷个短视频、聊个天、逛个论坛,信息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可这网络世界,既是知识的宝库,也是暗藏风险的雷区。
2025年7月9日,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强势出手,直接拘捕了4名涉嫌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的男子,年龄从15岁到47岁不等。
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个最小的才15岁,还是个半大孩子。
这事一出,也算是给所有人敲了记警钟,网络方便归方便,但要是没看紧,年轻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带偏。
今天就来聊聊这起事件,扒一扒网络渗透的套路,看看我们怎么才能护好自己,护好国家。
国安处出手,揪出“幕后黑手”。
根据记者会7月10日发布的消息来看,被抓的这伙人背后是有组织的。
但他们的组织并不是什么正经团体,2024年11月在网上冒头,公然喊着要搞对立,口号一个比一个嚣张。
7月1日,他们变本加厉,又开始在境外搞活动,但警方也不是吃素的,行动中搜出不少证据。
还有电子设备里一堆他们在香港捣乱的证据,甚至还有份文件,怂恿外国势力插手。
这帮人胆子大到离谱,摆明了是想挑战底线。
国安处负责人李桂华直言,这罪行可不轻,搞不好得吃一辈子牢饭。
15岁少年也落网。
不过这案子最让人心里一沉的,是有个15岁的少年掺和进来。
15岁,放平时也就是个爱打游戏、刷短视频的年纪,结果却跟这么严重的事扯上了。
警方查到,这组织通过社交平台和加密聊天工具,悄悄拉人入伙,年轻人成了他们的“重点目标”。
毫无疑问,这少年大概率也是被花里胡哨的口号忽悠了,稀里糊涂就上了贼船。
想想就觉得心疼,这么小的孩子,本该在课堂上好好读书,结果却被拉去干这种害人害己的事,让人既生气又无奈。
生气的是,那些人实在太阴险,专挑年轻人下手,无奈的是,网络这东西太复杂,防不胜防。
这案子,照出了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紧迫,也提醒我们得好好想想,怎么帮年轻人避开这些坑。
网络渗透的“套路”:值得每个人警惕。
说起网络,大家都不陌生,刷个微博、看看B站、聊个微信,信息分分钟传遍全球。
然而,在这便利的背后,也藏着不少猫腻。
那些想搞乱子的人,早就盯上了网络这块肥肉。
他们通过社交平台,甚至游戏论坛,悄无声息地散布各种毒害年轻人的思想。
香港这起案子就是个例子,那些人在网上拉人、搞宣传,用的就是年轻人最爱逛的平台。
这些组织套路深得很,他们不会直接说“来干坏事吧”,而是披上“自由”“正义”的外衣,编些煽情的故事,弄点酷炫的图片视频,以此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至于年轻人为什么容易中招,说白了,青少年这阶段正是好奇心旺、什么都想试试的时候,但脑子里的那根弦还没完全绷紧。
15岁的孩子,心智还没成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分不清真假。
他们刷手机的时间多,一天好几个小时泡在网上,各种信息都能撞上。
那些境外组织就抓住了这点,专门用年轻人爱听的语言、爱看的风格去“洗脑”。
青少年在网上接触的信息量巨大,大部分没经过筛选,再加上这类群体对“叛逆”“酷”这些东西有种天然的向往,稍微被点拨一下,就可能觉得“哇,这事听起来好刺激”。
香港这案子里,那个15岁少年估计也是被类似的套路吸引,其实是被当了枪使。
想想就觉得挺憋屈,年轻人本来是国家的未来,结果被这些乱七八糟的组织给坑了。
家长得当好“守门人”
这事一出,国安处的李桂华说了句挺实在的话:家长得盯紧点孩子。
确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道防线,现在的孩子,手机不离手,家长要是光顾着自己忙,压根不知道孩子在网上跟谁聊、看什么内容,那可就危险了。
别看孩子平时挺乖,可能一不留神就加了个乱七八糟的群,被人忽悠得晕头转向。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多跟孩子聊聊天,别老摆家长的架子,问问他们在网上干什么、跟谁玩。
发现苗头不对,赶紧拉回来。
像这次事件,15岁孩子能掺和这么严重的事,家里人肯定没少疏忽。
平时多点心眼,教孩子分辨是非,告诉他们什么叫爱国、什么叫守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和社会也得搭把手。
光靠家长肯定不行,学校和社会也得一起上,学校是孩子待时间最长的地方,得多教点真东西。
现在有些学校光顾着应试教育,忽略了国家安全这块。
完全可以开点课,讲讲网络安全,拿真实案例给孩子们分析分析,告诉他们网上那些花里胡哨的口号背后藏着什么。
像香港这案子,拿出来好好讲讲,孩子们一听就明白,什么叫被人利用。
社会这边,网络平台也得负起责任来。
现在的短视频、社交软件,什么内容都有,得好好管管,别让那些害人的信息满天飞。
实在不行就出点狠招,查查那些加密聊天软件,堵住漏洞。
结语。
这次抓捕行动,是给全社会上了堂生动的课。
网络确实方便了生活,但也带来了新麻烦,尤其是年轻人,脑子一热就可能被拉下水,害了自己,也添乱。
只有大家有这个意识,一起努力,才能让网络这块阵地干干净净。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护好了他们,明天才能更踏实。
这事敲响了警钟,也点亮了路灯。
参考资料:橙新闻——国安处:昨拘捕四人涉串谋颠覆国家政权,最年轻仅15岁。
中国军网——当心,潜伏在移动终端里的陷阱!
7月10日,青海大柴旦行政委员会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
2025年7月9日,“青甘大环线胎被扎胎钉扎报废”短视频在网络传播后,我区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视频所述事件进行核实,现将初步核查情况通报如下。
经核查,该视频中所述道路位于大柴旦至敦煌方向G3011柳格高速K455km左转进便道41公里处,事发地隶属甘肃省阿克塞县管辖。
目前,联合调查组正会同阿克塞县有关部门,就视频反映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相应结果将及时公布。
据齐鲁晚报消息,7月9日,一名博主在青甘大环线KM处的正规非铺装道路遭遇三角钉扎胎,3车12条轮胎报废,最多一条扎30多颗钉子。
△视频截图?。
10日,记者从青海海西州文旅局了解到,当地多部门已和该博主取得联系,公安等部门已介入核查。
2025年暑期,教育部将继续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该热线旨在为大学新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提供资助政策咨询与帮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属高校也将同步开通热线电话,具体电话号码与开通时间详见附表。
广大学生需警惕各类诈骗,尤其是非法“校园贷”。对于陌生可疑的短信、来电或微信好友请求,应做到不回复、不接听、不理睬、不转账。解决经济困难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是向家长、老师和学校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