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内容

如果一个人总是删掉你,然后又忍不住加回来,说明什么呢?-微信“最讨厌的功能”,终

3周前 (07-09)热点关注17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某个朋友或者亲密的人,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委屈,把你从社交软件里删了,没过几天又犹豫着重新加回来。

  

周而复始,删删加加,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小风波。这种行为在很多人看来也许幼稚,细细体会,却藏着许多人性中的柔软与挣扎。

  

删掉你,是情绪的宣泄,是短暂的决绝。在那个瞬间,也许心里是千头万绪压成的一句:“算了,不联系就不联系!”可古人云,“人不读书性自孤,心不通人情自闭。”。

  

删人的那一刻,大多不是痛快,反而是沉重和孤单,是在情感对弈中的一次‘自罚三杯’。谁没有过因为气头上说狠话、做绝事,事后又悔恨自己不够成熟?

  

再次加回来,不过是情感的“回流”,是想念的潮水托着自尊向你缓慢靠近。白居易说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走过很多路,见过很多人,能让一个人反复牵挂,不舍得轻易放下的,终归还是少数。加回来的举动,何尝不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中满满的柔情与不甘?

  

很多时候,这样删删加加的人并非真的不在乎你,相反,他们太在意你的存在。只是有些话说不出口,有些委屈不敢埋怨,于是选择最极端也最无声的方式来告诉你:我在意,只是不会表达。

  

他们可能自尊心太强,或者害怕自己的低姿态被看轻,于是靠这种“进退两难”的小动作,一边审视你的反应,一边给自己找台阶下。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反馈司空见惯。多少次,我们在夜深人静时,不自觉点开对方的朋友圈,看早已熟悉的动态,又怕被发现只好默默退出。

  

不敢主动联系,却又在对方偶尔甩来消息时欣喜若狂。大家都很明白,人这一生能遇到志同道合、聊得来的朋友本就不易,感情来之不易,就不要轻易松手。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很多人删掉你的背后,并非不爱,而是“言语难尽情意浓”。

  

他们期待你一个回头,期待这段关系可以自然而然地继续。加回来的那一刻,实则已卸下全部的伪装,只等你一句温柔的回应。

  

他们这样反反复复,也是在用力保护着自己柔软的内心。人的感情如同薄冰,脆弱又珍贵,总希望别人能懂,哪怕仅有一次。

  

现实世界里,真正做到拿得起、放得下的少之又少。多数人都是“删的时候心如刀割,加回来却不敢多问一句”,只希望不要错过你一丝温柔的回应。

  

这份反反复复,是一种深深的不舍和牵挂。世间的关系,总是要经历一些曲折才能长久。删了再加的举动透露的是人在感情中的倔强与软弱,成长与迷茫。

  

或许成年人最高级的浪漫,就是“哪怕你删掉过我,只要你回头,依然愿意给你一个拥抱”。

  

每个人心里都有座孤岛,总渴望有人能不畏风浪,愿意一次次靠岸。“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既然世事不能如初,那就学会包容彼此的不完美,理解对方的小脾气和那些不好说出口的需要。

  

一个人总是删掉又加回来,未必代表什么坏事,可能只是感情深处的一种试探和关切。

  

有些人,走着走着自然就散了;有些人,即使千山万水,也难以割舍。

  

愿我们都能明白珍惜眼前、用心沟通,与懂你的人,山高水长,别来无恙。

  朋友圈又被点赞刷屏了?

  微信7月初悄悄测试新功能,关闭“共同好友点赞提醒”终于能治这病。

  早该这么干了,朋友圈终于回归清净本质。

  多少人有过这种经历:刚给朋友动态点完赞,手机突然疯狂震动。

  点开一看,十几个小红点全是张三李四给同条朋友圈点赞的通知。

  最尴尬的是前任现任同时在评论区出现,系统还贴心地提醒你“快去看他们互动”。

  这种设计简直就是社交绑架,逼人围观无效信息。

  这次更新其实很巧妙。

  关了共友提醒,自己点赞过的内容有新评论照样能收到通知。

  既保留真实互动,又过滤掉噪音干扰。

  实测安卓和iOS更新到最新版,在朋友圈消息列表右上角戳两次就能找到开关。

  可惜现在还是灰度测试,没轮到的用户还得再忍忍。

  仔细想想,朋友圈早该做减法了。

  谁真关心陌生人给同事自拍点赞?

  那些“小红点焦虑”本质是产品设计的锅。

  斯坦福研究早就说过,62%的用户会因未读通知分心。

  这次改动算是微信终于承认:不是所有互动都值得推送给用户。

  其实这事挺有意思。

  朋友圈刚兴起时,共同点赞通知还能拉近疏远关系。

  现在熟人社交基本转移到私聊和小群,朋友圈早变成半公开场所。

  继续推送共友互动,就像硬把广场舞音乐塞进你耳机——不是热闹,是噪音污染。

  热搜评论区炸出一堆心声。

  有人喊“建议下次取消拍一拍”,更多人求着出“屏蔽工作群艾特全体成员”。

  要我说啊,最该加的是双向删除检测功能。

  还有那个拍一拍后缀,误触领导时能原地爆炸三次。

  朋友圈早该回归本源了。

  与其被算法逼着当点赞工具人,不如把选择权真正还给用户。

  这次改动虽然微小,至少证明产品团队终于开始琢磨:到底什么信息对用户才算真正重要。

相关文章

刘畊宏团队被指阻碍用餐,店家回应:临时得知有明星来,已正常营业 网友排队受扰引发

刘畊宏团队被指阻碍用餐,店家回应:临时得知有明星来,已正常营业 网友排队受扰引发

   4月27日,一位IP地址位于广西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在排队购买网红粉时被刘畊宏团队强制清场。该帖子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

西媒:皇马希望阿诺德参加世俱杯小组赛,但需与利物浦达成协议 转会窗口成关键

西媒:皇马希望阿诺德参加世俱杯小组赛,但需与利物浦达成协议 转会窗口成关键

   皇家马德里希望阿诺德能在世俱杯开打前加盟,但需与利物浦达成协议。这位英格兰后卫与利物浦的合同将于6月30日到期,而世俱杯将在6月14日开始。在国王杯决赛失利后,皇马将重心转向了争夺联...

五一铁路热门到达城市出炉 客流高峰将至

   铁路五一假期运输于今日正式启动,将持续至5月6日,共计8天。预计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1.44亿人次,同比增长4.9%。预计客流最高峰出现在5月1日。    根据铁路1...

深交所对瑞达期货下发监管函 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曝光

   深交所4月30日对瑞达期货下发了监管函。监管函指出,瑞达期货的子公司瑞达新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以前年度部分贸易类业务收入确认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

北京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有新规!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罚款 最高罚1000元

北京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有新规!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罚款 最高罚1000元

   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消防条例》正式施行。针对电动自行车,《条例》首次明确规定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及充电电池进入电梯轿厢,违规个人最高可被罚款1000元。近年来,由于电动自行车起火...

北科大调查董袭莹论文雷同质疑 核心内容高度重叠

北科大调查董袭莹论文雷同质疑 核心内容高度重叠

   协和医学院“4+4”博士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因正文不足30页受到质疑。据扬子晚报报道,有人指出董袭莹2023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与北京科技大学几位老师和一位研究生在2022年提交的一项发明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