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公司竟藏有“两弹一星手摇计算机
小小公司竟藏有“两弹一星手摇计算机。
这一台手摇计算机,它见证了在物质匮乏,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之下热点话题,我国成功研发出第一颗原子弹的场景,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飞鱼牌手摇计算机
手摇计算机是通过齿轮运动来完成计算,一般只能做四则运算、平方数、立方数、开平方、开立方,如果需要输入三角函数和对数,都需要查表,如果计算中有括号,就会很麻烦。使用中需要正摇几圈,反摇几圈,还要用纸笔记录。以弹道计算为例,从导弹起飞到关机点,人工手摇计算一次弹道需费时2个月左右。
当年,我们的科研人员发愤图强,日夜三班倒,硬是用手摇计算机、拉力计算尺、算盘,算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数据。
手摇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不同齿数的齿轮之间相对运动实现对算例的计算,计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时较为方便,而计算平方、立方、开平方、开立方等复杂运算,需要引用一些特殊的计算方法,此外,三角函数和对数的计算则需要通过查表来获得,如果要计算带括号的算例,操作会更麻烦一些。更重要的,当计算一些运算次数比较多的算例,则需要用纸和笔记录下摇手的正、反转圈数。
我国研制两弹一星时使用的就是飞鱼牌手摇计算机。这是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前,六七十年代科研人员使用的手摇计算机,但是也十分稀少,当时只有科研单位的处长级领导才有配备。产地为上海。
据史料记载,邓稼先等科学家曾经为弄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带领十多位年轻人用四台手摇计算机,日夜三班倒,连续作业多日才得以解决,以弹道计算为例,通过手摇计算机计算一次导弹起飞到关机点的路径,需要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其实在当时,手摇计算机的出现已经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科研计算的进程,在此之前计算一条飞机轰炸的曲线轨迹需要十多天的时间,而使用手摇计算机可以缩短至3-4天。从1956年决策研制“两弹一星”,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空爆,到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手摇计算机担当了最为关键的运算工具。小小公司竟藏有“两弹一星手摇计算机 小小公司竟藏有“两弹一星手摇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