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返佣违规套路再升级 隐蔽手段频现
买保险就送金条,这样的承诺让不少消费者心动。然而,保单签了,金条却迟迟未见踪影。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和北京金融法院相继公布了多起保险纠纷案例,将保险行业“返佣”这一销售顽疾再次推至公众视野,引发广泛关注。
尽管“返佣”已被明确界定为违法行为,但在当前的保险销售市场中,这类乱象并未彻底消失,反而衍生出更隐蔽的形式。以往直接返还现金的方式被“赠送礼品”、“提供增值服务”等变相手段所取代,如赠送出国游、医疗器械、加油卡等,以规避监管检查,本质仍属于“承诺额外利益”的违规行为。
针对这一行业痼疾,监管部门近年来持续加码整治力度,2025年以来更是保持高压态势。据统计,截至10月22日,年内已针对保险“返佣”相关违规行为开出约156张罚单,涉及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及相关责任人,累计罚款金额超过3000万元,罚单内容多指向“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以警示行业规范经营。
家住广州的退休人士李婆婆就被自己的“干女儿”——某保险公司代理人王小姐坑了一把。此前储蓄险热销之际,王小姐不断鼓动李婆婆购买自家公司的储蓄险产品。当李婆婆表示手上没有余钱时,王小姐提议通过“保单借款”的方式凑保费,还借着老人的信任,代为操作完成投保。事后,李婆婆因无力承担长期保费,导致保单失效,只能将王小姐送礼、违规操作等行为投诉至保险公司,要求全额退保。
类似的烦恼也困扰着投保人郭先生。两年前,他被保险代理人“返还首年保费10%+免费越南旅游”的承诺吸引,投保了一份重疾险。如今,沉重的保费压得他喘不过气:“退保吧,之前的投入打水漂;继续交,又觉得这保险对自己没多大用,进退两难。”保险返佣违规套路再升级 隐蔽手段频现 保险返佣违规套路再升级 隐蔽手段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