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该走下神坛了?网友称胖东来太让人失望了,不愿再去第二次 ,出事不到3天,杜
一些人产生了共鸣,说自己去过一次,也不想再去第二次了。
停车场的指引牌简直是看得人头昏脑胀!找个进口找半天…体验感不好。
另一些声音却说,要去对时间。
晚上八点正是打折清仓的时间。顾客们都冲着折扣去的,抢东西自然会着急。购物车撞来撞去,货架被翻得乱七-八糟…这些都能解释。
要看胖东来本来的样子,建议早上八点去。
那时的购物环境,才是一个超市该有的样子。
但那位河南的网友,他不知道。
他在18号晚上23点52分,写下了他的“观后感”。字里行间都是他的不解和失望。这并不是凭空捏造,是他当天的亲身感受。
他开了几百公里的车,顶着大热天,专门为了胖东来而来。路上的辛苦,过路费…他都没提。他觉得只要能见到那个传说中的超市,就都值了。
“胖东来盛名难负”?。
这是他文章的开头。
他到许昌天使城胖东来的时间是晚上八点多。
他看到的是什么呢?
人挤人,人挨人。根本就没有人来管一管,推车都是互相碰撞的。嘈杂的声音,混乱的场面…这和他想象里完全不同。
他想象中的胖东来,应该是宽敞的,干净的,舒适的购物环境。
巨大的反差让他心里难受。
接着看商品——摆放没什么特点。
这也难怪,毕竟都晚上了,好东西早就被挑走了,剩下的自然不好看。
服务呢?他环顾四周,工作人员在哪里?
根本看不到。服务员的身影完全消失在人群里,没有人提供帮助。
这位网友感到很生气。
他拿自己家乡的超市和这里对比,发现还不如自己家的大超市。至少——那边宽敞。
和他老家县城里生意好的超市,又有什么区别?
他想不通,这里为什么这么火爆?
他甚至冒出一个念头:是不是这里的人没逛过什么大超市?所以才把一个普通的超市,当成了不得了的地方。
他也承认这里的生意是好。
很多人都是大包小包地买,像是来进货一样。
这更让他不解了。
他最在意的,是服务。
网上都说胖东来的服务好到骨子里,可他连工作人员的脸都没见到。只看见了“乱哄哄”的顾客。
走出超市,他又观察了外面的天使城。
他发现超市和天使城连接的地方,有几个台阶。台阶上竟然没有扶手!
他又开始对比,说就算是小银行,也知道做“适老化设计”。胖东来这样一个被大家推崇的商场,怎么会忽略这个?腿脚不方便的人怎么办?
他吐槽完,心里大概也舒服了一些。
他说自己不是故意要找茬,是体验确实不好。很多细节都应该做得更好。
于是,他隔空喊话于东来,回来上班!
这些小问题,加在一起,会影响顾客的感受。
但更多人,是在为胖东来辩护。
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就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评论说:能理解你的感受,现在胖东来的体验的确不算好。
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体验这么不好,还有那么多人来?他们感觉不到吗?
胖东来的东西不便宜。以前它对面就有一个大超市,胖东来每周二关门休息,顾客宁愿周二不买东西,也要等着周三去胖东来。
为什么?
“因为胖东来把消费者当成人,他们尊重每一个人,哪怕是最基层的员工。”?。
更重要的是,胖东来的做法,让许昌周边的超市都开始改变。它们也开始更重视顾客,比如菜不满意可以随时退换。
还有人说,胖东来只是一个卖东西的超市,不是一个旅游景点。
它的本职工作,是为商品质量把关。
几万块钱的东西,你说退就退了,几乎不问理由。这种气度,有几个商场能做到?
卖出去的东西就是钱,退回来就是损失。
那位网友的回应也有些生气,难道自己提出问题都不行吗?
当然可以。
评论区里,还有一些具体的建议。
有人说多加几个结账的窗口,有人说放一些被子。
至于那个被喊话回来上班的于东来,他在干什么呢?
他在休息。
胖东来的休息制度,是出了名的好。这些建议他是否看到,是否会采纳,就没人知道了。
出事不到3天,杜建英的“黄金履历”就成了一纸讽刺。
她爬得快,掉得也狠。不为别的,因为她踩着别人家的门槛上位,还妄图端走整张饭桌。
当初她披着“能干女强人”的外衣混进公众视野,被包装成“娃哈哈幕后功臣”,一副事业型女性的模样。可现在来看,那不过是一场高明的剧本——只不过剧终时,换她被观众倒彩。
而她这套剧本,演到最不堪的一幕,便是她孩子的“身份公开”。三个孩子,没名没分,却口口声声说自己姓“宗”,不是抢地位,是来分遗产的。
她的能力,不代表她的道德无价。
杜建英确实聪明。从无名起步,到做到娃哈哈高管,换作旁人,至少得十年起步。但她走得太快,不靠战功,靠的是“关系”。
谁都不是傻子。在她走进董事会的那一天,就有人在背后问:“她到底凭什么?”!
答案早在这些天摊开了——三个孩子、一段隐秘的关系、一个绕不过去的富豪名字。把这些拼起来,杜建英的晋升之路就不再神秘,反而像极了一场利益交换。
你说她爱宗庆后?那怎么不在正妻还在世时退一步?你说她是受害者?那为何三胎都敢生,且明目张胆地往宗家塞?
更何况,她自己也不遮掩。当年宗庆后送女儿宗馥莉出国留学,却把照料的责任给了杜建英。那时候她是“知己”,现在回头看,是“代理母亲”。
讽刺的是,她掏空了宗馥莉的家庭,却还想从宗庆后的遗产中再分一杯羹。她不是没本事,只是这份本事,从头到尾都在伤人。
宗馥莉的沉默,不等于妥协。
很多人对宗馥莉有误解。说她强势,说她冷血,说她不近人情。
但有谁知道,这些标签的背后,是一个女儿从小缺席的亲情,是一个继母式人物对她成年礼前的“接管”。
宗庆后也许真的疼她,但这种“疼”未必站在她的角度。他给她资源,给她平台,却不给她完整的家庭。
他让另一个女人成为她的监护人,又对外人说“这是为她好”。
这就像一碗热汤,被别人喝去七分,最后剩下三分递给你说“是爸特地留的”。你能喝下去吗?就算喝了,会不会烫心?
宗馥莉没有站出来声泪俱下控诉,因为她明白,哭是弱者的权利。她选择另一种方式回应命运:接手娃哈哈,砍掉裙带,业绩翻红。
你可以不喜欢她的风格,但你不能否认她的清醒。
她没对这三个“弟弟妹妹”动手,是忍。没直接拆穿杜建英多年图谋,是稳。
可当宗庆后一走,她终于不再沉默。
她清空了高管圈子里那些靠关系上位的“亲戚”,一刀一个不留情。
外界说她狠,其实她只是太久没被允许做自己。
“亲情”牌打烂了,就别怪观众冷眼!
最滑稽的是这几天几位“私生子”跳出来的姿态。
一个个义正辞严:“我们也是宗家的血脉”“信托基金不分我们不合理”“宗馥莉太偏心”…?。
仿佛这是他们的公司,这是他们的家族遗产。
可你们哪怕有点底线,也不会一口气全盘曝光。什么三胎、DNA、分股权,活像围在灵堂前分家产的陌生亲戚。
你想争,也要有点体面。你想认父,也别一边喊“爸爸爱我”,一边要股份。
网友一针见血:“看不出你们想认亲,更像认钱。”!
这句话,说透了。
而史晓燕这时候蹦出来,就更让人下头。
她说宗馥莉“嚣张”“不近人情”,还喊话“她应该帮衬弟弟妹妹”。
请问:你是谁?你站哪边?你凭什么要求一个受害者对施害者慷慨?
你的话不过是典型的“道德绑架”+“不知轻重”。
她站在道德高地上高谈阔论,却忘了,宗馥莉不是公众意见的产物,她是一个被生活打磨出硬壳的成年人。
你看不懂她的沉默,也读不懂她的愤怒。
但别急,现实会替她说话。
向太的那一巴掌,打得不冤。
记得之前向太在直播里公开点名史晓燕,说她“满口阴阳怪气,靠炒作吃饭”。
现在看来,这句话不是情绪,而是结论。
史晓燕喜欢在热点边缘刷存在,遇谁怼谁,把舆论搅成一锅粥,好让自己也分一口饭。
可这一次,她失算了。
她帮腔的对象,是公众认定的“道德破产户”;她攻击的对象,是苦熬多年撑起民族品牌的“独女继承人”。
她以为骂宗馥莉能赢来流量,结果只赢来了群嘲。
向太那一顿“重拳出击”不是意气用事,而是代公众出口。
也许这世界太久没有见过像宗馥莉这样的女性——安静、克制、不煽情,却内里凛然,不让步。
她不拿自己当受害者,也不容别人把她当软柿子。
她没有上热搜哭诉自己的委屈,也没有找营销号控诉“命运不公”。
她只是默默接盘、干活、做账,然后等着你们自己露出嘴脸。
最后,她把那些不该留下的,全都请出局。
这,才是高段位。
清醒的人,不靠讨好生存?。
杜建英,精于算计,败于贪念。
宗馥莉,表面冷酷,骨子里清明。
这场明争暗斗,没有喧闹的大戏,没有喊打喊杀,只有一方收网,另一方退场。
有人说,宗馥莉太冷血。但一个人若是在童年就失去了父爱,在少年就看清了亲情的成色,在成年后还要护住父亲的身后身影,那她的冷,不是天性,而是教训。
所以别再拿“同父异母”说事了,血缘不是道德的通行证。更别幻想用“母亲辛苦养大三孩”来感动她,那是你们的剧本,不是她的台词。
故事说完,观众散场。
杜建英该明白:不是每一场精心筹谋的“女二翻身记”,都能赢来掌声。
尤其是,当你想踩着别人遗骨上位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