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内容

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有多强 打破输电距离限制及高温防暑有哪些误区需要了解?-年赚1

2周前 (07-17)热点关注17

  夏日热浪席卷全球,欧洲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高温考验。西班牙气温达到46度,葡萄牙甚至高达47度,仿佛太阳在用放大镜炙烤大地。意大利的路面在高温下变得黏糊,行人不得不踮着脚尖行走,以免鞋底被粘住。巴黎埃菲尔铁塔也因热浪出现了轻微弯曲,如同被晒蔫的向日葵。

  

  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种酷热天气中,许多欧洲家庭竟然没有空调。公交和地铁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也没有空调设施,整个欧洲的空调普及率仅有20%。装一台空调的成本在某些地区高达7000欧元,相当于5万元人民币,而且电费也非常昂贵。德国的电价自俄乌冲突以来飙升,100度电要39。5欧元,约合人民币300多元。这意味着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电费可能高达几千元,开空调无异于烧钱。

  

  即使有人能承受高昂的费用,电力供应也成了问题。今年高温期间,欧洲部分地区因用电超负荷而出现停电和电价暴涨的情况。专家呼吁引入中国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相比之下,中国的电价相对便宜,一度电平均只需0。55元,人们可以轻松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欧盟人口仅4。5亿,供电已经困难重重,而中国有14亿人口,却能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稳定供电。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力传输技术之一,它能够将电力从偏远地区高效、远距离地输送到用电中心。中国的能源分布极不均衡,煤炭主要集中在西北,水能则多在西南,风能和太阳能偏爱北方,而大量的人口和工厂则集中在东南沿海。传统电网送电效率低且损耗大,例如新疆给江苏送100度电,发电厂需要准备130度电,因为路上会损耗30度。

  高温防暑常见误区包括过度依赖室内避暑、冷水降温、错误防晒方式等,科学防范需避免认知偏差。

  

  

  

  ‌室内环境认知误区‌。

  

  

  

  ‌待在室内≠绝对安全‌:高温高湿且不通风的室内环境反而会增加中暑风险,特别是老年群体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易出现体内蓄热现象。‌‌!

  

  

  

  正确做法: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使用空调或电风扇辅助降温。

  

  ‌物理降温方式误区‌。

  

  

  

  ‌冷水冲凉影响散热效率‌。

  

  冷水刺激会导致皮肤血管收缩,阻碍核心温度散发,且可能引发血压波动甚至晕厥。‌‌。

  

  

  

  正确做法:使用32-35℃温水冲洗,通过蒸发原理实现有效散热。

  

  ‌过量饮用纯净水导致电解质失衡‌:短时间大量饮水可能引发稀释性低钠血症(水中毒),出现头晕、昏迷等症状。‌‌。

  

  

  

  正确做法:采取少量多次饮水原则,可适当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防护措施选择误区‌?。

  

  

  

  ‌防晒装备过度密闭‌。

  

  防晒帽、衣物若透气性差,会阻碍汗液蒸发,增加头部闷热感和中暑风险。‌‌?。

  

  

  

  正确方案:选择兼具防晒指数(UPF)和透气性能的纺织品。

  

  ‌盲目使用藿香正气水‌:该药物含酒精且药性偏温,适用于暑湿型中暑,对高温暴露引起的热射病可能加重病情。‌。

  7月14日,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在青海的公路上旅行时,被一位牧民拦停并遭到打骂。牧民声称男子吓到了他的骆驼,将所有愤怒都发泄在男子身上,甚至对他头部狠狠扇了一巴掌。

  

事件曝光后,大家纷纷斥责这名牧民的暴力行为,显然这位牧民没料到,他这一巴掌不光打在了游客的脸上,也将自己推向了社会的舆论风口浪尖。

  

青海的风景雄伟壮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许多人选择自驾游或骑摩托车旅行,沉浸在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中。

  

当天男子和他的伙伴们骑行在格茫公路上,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清香,让人陶醉。在途中,他们还在公路旁看到了一个骆驼群。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帅一行人来说,这样的景象十分新鲜,大家纷纷减慢车速,准备停下来观赏。

  

当时这些骆驼正在横穿公路,而牧民则紧随其后,看到这一幕,小帅和同伴们主动靠边停车,准备让骆驼们先通过。

  

原本和谐的场景却因不明原因突然发生了变化,驼群似乎受到了惊吓,猛然间四散开来。

  

穿着红衣的牧民看到骆驼群四散开来,慌忙拉住了几只靠近的骆驼,渐渐稳定了局面。然而几只骆驼仍然迅速跑远,牧民试图追赶,却力不从心。

  

小帅和他的朋友们好奇地注视着这一幕,没想到自己即将陷入麻烦。

  

此时另一名黑布蒙面的牧民看到情况后,气愤地跑到公路上拦住了男子。他质问道:“等一下不行吗?”男子还没反应过来,前轮就被狠狠踹了一脚,牧民指着远处越来越远的骆驼,不依不饶地要求男子去追上它们。

  

男子和同行才意识到,牧民误以为摩托车的声音吓到了骆驼。

  

可当时路上大货车来来往往,大货车的轰鸣声远远大于摩托车的声音,牧民却偏偏认为是这辆摩托车吓到了骆驼,男子无辜地解释道:“骆驼那么远,跑了也和我无关。”。

  


  

牧民听了之后气得更厉害,手里紧握着一块石头,愤怒地把它重重地砸在地上。他完全不想听男子的解释,只是陷入了自己因驼群逃散而无法应对的崩溃情绪中,绝望地说:“我现在怎么办?”。

  

牧民情绪愈发失控,不断重复着“你等一下不行吗”和“把骆驼抓回来”,语气愈加激烈。终于他猛地甩手,一巴掌狠狠拍向男子的头部,发出了清脆的“啪”声。

  

幸好男子戴着头盔,否则这一巴掌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被打后,男子默默整理了一下被打歪的头盔,那个画面让人看了不禁心酸,虽然他当时并没有当场发火,但回去后,他将整个事件的视频上传到网上。

  

视频一经发布,许多网友认为牧民的行为过于冲动,根本没有理由将责任归咎于男子。视频中,摩托车正常行驶,骆驼逃跑时男子并没有鸣笛驱赶,怎么能断定是他的错?

  

而且后来还有一辆大货车经过,骆驼可能是因为看到大车才惊慌失措,谁能确定摩托车是唯一的原因呢?

  

更重要的是,这条路本就是公路,大家普遍认为公路是供车辆通行的,骆驼应该待在草原或戈壁上,如果需要车辆让行,那也应该是例外,万一像这样乱跑,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呢?

  

青海如今已成为国内顶尖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居民竟然会以这种方式对待外地游客。

  大量网友涌入青海文旅的评论区,纷纷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更有网友调侃道:“欢迎大家来青海,我们的欢迎礼仪就是一巴掌!”。

  

随着舆论发酵,青海文旅紧急介入,发布公告称双方已达成谅解,涉事牧民已接受警方教育,但失踪的7只骆驼至今未找回。

  

虽然处理迅速,网友们依旧不买账,纷纷曝出更多青海旅游的负面消息。

  

有网友回忆,十年前去青海时,几乎得成双成对才敢前往,那时当地牧民随身携带凶器,遇到拦车询问的情况,大家都不敢管。只要车被拦下,几乎就意味着麻烦。

  

还有网友调侃,十年前自驾游时,当地牧民热情地请他喝奶茶,临走时,还把他送到绿皮火车站,言外之意是“车没了”。

  

更有网友表示,自己在2021年去青海做项目时,曾遇到类似的牧民。开车经过时,牧民拦下车称头羊被吓到了,并坚称回去后羊就活不了了,要求他把整群羊买下来才能解决问题。

  

可一些当地人以及熟悉放牧生活的网友认为,这起事件的责任并不完全在牧民身上,而是摩托车男子的错。

  

理论上,如果男子正常加速,骆驼不应该会因摩托车的声音而受到惊吓,但通过视频可以看到,骆驼起初十分安静,直到男子靠近后突然加速,轰鸣声让它们瞬间惊慌失措。

  

大排量摩托的声音确实不小,骆驼逃跑后大约20秒才有大车经过,因此将责任归咎于大车并不合理。

  


  至于“公路上能否有骆驼通行”这一问题,当地人解释道,这里原本就是牧区,公路后来修建,穿过牧区草场,牧民的牲畜自然也能在公路上通行。而且许多牧区的道路旁都设置了警示牌,提醒驾驶员遇到牛羊时不要按喇叭,需等动物通过,避免惊吓它们。

  

这一点在驾驶证考试中也有所提及,表明牲畜通行在靠近牧区的路上是常见的。

  

当地人还为牧民辩解,骆驼通常是半野生放养,受惊后可能逃跑百公里,找到它们需要数月时间,因此牧民的愤怒可以理解。不过尽管情况特殊,暴力行为依然不可接受。

  

这起事件对青海旅游业造成了明显影响,如今游客选择目的地时,第一反应就是查看网络上的攻略和评价,而这次事件的曝光,导致青海在旅游平台上的负面评价增多。

  虽然不能因为个别人的错误就否定整个青海,但游客在选择旅游地时,首要考虑的还是安全。大家宁愿错过美景,也不愿冒险,这是人之常情。

  

青海本应凭借其自然资源成为旅游亮点,但个别恶劣行为让它蒙上阴影。这位牧民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声誉,还影响了许多依赖旅游谋生的当地人。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让大家安心欣赏青海的美景。

相关文章

女孩蒙面破门偷手机被抓 未成年少女涉案

女孩蒙面破门偷手机被抓 未成年少女涉案

   女孩蒙面破门偷手机被抓 未成年少女涉案。4月25日凌晨2点左右,重庆江北区兴塔路一家手机店遭到蒙面人暴力砸门,盗走了十余部高端手机。店主田先生表示,对方作案手法娴熟,即使店铺对面就是...

分析师:制造业数据致使美元回到低谷 美元跌势加速

分析师:制造业数据致使美元回到低谷 美元跌势加速

   分析师:制造业数据致使美元回到低谷 美元跌势加速!财经网站Forexlive分析师指出,美元再次陷入低谷,尽管股市保持稳定,但美元疲软。美元的跌势正在加速,这是一个不祥的迹象。最新一...

有协和4+4博士论文正文仅12页 引发学界广泛讨论

有协和4+4博士论文正文仅12页 引发学界广泛讨论

   近日,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4+4”学制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网友质疑2020级“4+4”试点班的金某木博士论文篇幅过短,正文仅有12页的内容。金某木的研究课题是《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

金价大跳水 黄金市场热度攀升

金价大跳水 黄金市场热度攀升

   黄金价格再次出现下跌。4月30日,现货黄金跌破3280美元/盎司关口,最新报价为3279.27美元/盎司,日内跌幅达1.13%;COMEX黄金期货主力最新报价为3294.1美元/盎司...

北科大调查董袭莹论文雷同质疑 核心内容高度重叠

北科大调查董袭莹论文雷同质疑 核心内容高度重叠

   协和医学院“4+4”博士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因正文不足30页受到质疑。据扬子晚报报道,有人指出董袭莹2023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与北京科技大学几位老师和一位研究生在2022年提交的一项发明专...

董某莹父亲为国企总经理?官方回应 正在核实中

董某莹父亲为国企总经理?官方回应 正在核实中

   近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被举报婚内出轨多人,此事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该院规培住院医师、协和医学院4+4博士董某莹也成为了焦点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