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5.5级地震 一日内两次震动(暴雨大风雷电高温上海四预警高
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5。5级地震 一日内两次震动!7月17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发生了两次地震。第一次地震发生在04时37分,震级为7。3级,震源深度2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54。55度,西经160。70度。第二次地震发生在12时30分,震级为5。5级,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54。65度,西经160。30度。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初步地震参数判断,这些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但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影响。
暴雨大风雷电高温上海四预警高挂 多措施防范极端天气!上海中心气象台2025年7月17日12时15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当天中心城区及闵行等地最高气温将超过37℃。建议市民采取防暑措施,减少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并对农作物、绿植和花卉等采取防高温热害措施。同时需注意生产、消防和用电安全。
随后在12时5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预计未来12小时内本市大部分地区可能发生雷电活动。提醒民众避免靠近大树、墙角或突出金属物的地方,不在户外手持或肩扛金属物品。
紧接着,在13时25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又连续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预计未来12小时,本市大部分地区将出现一小时雨量达35毫米以上的短时强降水以及7-9级阵风。相关部门和公众需做好城市积涝防范工作,注意路面积水情况,同时加强高空作业、交通出行和设施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评论员谈菲船贴尾穿越我海警艇 海上碰瓷线节高速航行的船只突然以47度角转向,这究竟是意外还是精心设计的“海上碰瓷”?2024年12月10日,菲律宾“尤娜扎·五月”1号艇在仁爱礁邻近海域上演了危险一幕,不仅违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更暴露其“导演式挑衅”的惯用套路。中方公布的航迹图与无线电记录正在国际社会面前揭开这场危险游戏的真相。
菲3002号船27节高速下突然左转47度的操作完全违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15条“避免横越他船前方”的规定。这种被称为“剃刀机动”的危险动作,与2013年俄罗斯渔船与挪威军舰相撞事件如出一辙。国际海事组织前技术顾问詹姆斯·卡特指出:“当两船距离小于3海里时,任何超过30度的转向都构成蓄意碰撞。”通过航迹图还原可见,菲方在6时39分的突然转向直接导致与中国海警21556艇刮蹭。这种违反航海常识的操作与其声称的“正常航行”形成鲜明对比。更值得注意的是,菲方船只此前已多次在仙宾礁、铁线礁等海域重复类似危险动作,形成固定侵权模式。
中国海警12节安全航速与6次无线电警告的完整记录展现的是教科书级的执法程序。而菲方船员在碰撞前30秒仍在甲板拍摄“受害”素材的行为,配合其海警指挥官“保持航线”的指令录音,彻底暴露了这场“碰瓷行动”的剧本性。对比双方执法记录可见,菲方惯用“摆拍-炒作-施压”的三部曲:先通过危险动作制造事端,再通过精心剪辑的视频博取同情,最后拉拢域外势力介入。这种操作模式在8月26日仙宾礁事件、12月4日铁线礁事件中已反复验证。而中方始终保持专业克制,水炮射击专门避开发动机舱,仅针对摄像设备实施精准处置。
事件发生恰逢美菲联合军演结束,美军“鱼鹰”运输机在巴拉望基地频繁起降的背景不容忽视。菲方选择此时升级挑衅,显然带有测试中方底线、为后续行动造势的意图。中方应对策略展现高超的政治智慧:对运送食品的“尤娜扎·五月”号放行,坚决拦截载有32吨水泥的“卡拉延”号。新加坡国立大学李明江教授分析称,这种区别对待既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5条的人道主义要求,又有效阻止菲方通过建材运输固化非法存在的企图。菲方所谓“科研船”货舱中发现的钢筋检测仪与混凝土速凝剂,更坐实了其真实目的。
女子加价买演唱会门票被骗19万 警惕虚假购票骗局!近日,浙江温州的王女士在购买演唱会门票时遭遇诈骗。她轻信了“加价100元就能买到官方票”的说法,扫描了骗子发来的收款码,但第一次付款并未成功。
骗子随后谎称系统故障、账户被冻结,为了申诉,需要王女士向指定的“官方银行账户”转账并提供转账失败记录。“客服”还告知王女士转账的钱仅是一串用以解冻账户的数字,并不会真正转账。王女士先尝试转账18元,发现确实转账失败后,又按客服要求转账了198198元,但这一次却收到了银行显示转账成功的短信。
警方提醒,在购票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购票,不要轻信“黄牛票”“内部票”等非官方渠道交易;其次,核验对方购票网站的域名及客服号码,避免被虚假网站、客服欺骗;最后,拒绝任何形式的私下转账,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未知二维码,支付时要仔细核验收款方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