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发生5.7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重庆女子北极点跑完马拉松:首位完成“
格陵兰岛发生5。7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7月16日01时15分,在格陵兰岛(北纬83。20度,西经32。35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重庆女子北极点跑完马拉松。
在地球最北的尽头,踩在浮冰之上,一次次划破极地的寂静——这是一场没有陆地的马拉松,一次挑战极限的奔跑,也是一位中国女性在世界顶端写下的壮丽一笔。
当地时间7月13日,在被称为“世界最冷酷马拉松”(World';;sCoolestMarathon)的北极点马拉松赛中,来自重庆的56岁女性陈旻完成了全程42。195公里比赛,并作为五人团队成员,创造了首届北极点马拉松最快团队组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至此,她也成为全球首位完成“7+1+1”挑战的华人女性。
冰雪障碍马拉松奔跑在浮冰之上。
“我站在世界的最顶端,脚下是浮冰,身边是茫茫冰原,我能想象冰层下面有游来游去的海洋动物和我们一起在运动。我也能听见自己内心充满喜悦的心跳,就像是生命在呼喊。”完成比赛后,陈旻这样形容这段极寒之旅。
陈旻完赛后。
设置在北极点的赛道没有陆地,只有厚约两米、随洋流漂移的浮冰。在这片北冰洋的北极点附近临时设置的赛道上,全球75位跑者踏上了马拉松的冰雪征途。
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们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城出发,乘坐破冰船“夏古号”航行近一周,才抵达这块被临时选定为赛道的冰原。为确保冰层完整,主办方甚至出动了直升机多次巡视,才最终选定了一块相对厚实、完整、没有任何冰裂缝的浮冰作为比赛起点。
北极点马拉松赛。
但即便如此,这场马拉松依然“步步惊心”。今年夏季北极气温偏高,海冰层变薄,许多区域厚度仅约两米,跑者在跑道上不停地奔跑,将冰层踏出了冰水,让跑道变成了三四十公分深的水坑,脚踩上去,冰水渗透、浮动不稳。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出冰裂缝或滑倒扭伤。虽说是跑马拉松,但更像在冰原上探险。
“趁着北极的气候赐予的潜在机会,抓紧时间跑一次极地马拉松。当站在简易跑道上的时候,才知道这几乎是一场‘冰雪障碍马拉松’。”陈旻笑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踩到什么,是结实的冰,还是浮着的水。”她双脚穿着防水越野鞋,裤腿上套着高山专用雪套,全方位的保护了鞋子不进水,“还好提前做好了防护准备工作,不然肯定是冻僵双脚了。”?。
北极点马拉松赛。
警方通报男子砸记者采访设备:刑拘 企业负责人涉故意毁坏财物罪。7月15日晚,湖南岳麓公安发布警情通报。当天上午11时28分,岳麓公安接到报警称,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发生一起警情,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处置。
经调查,当天上午11时15分许,谢某某(男,42岁,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与前往该公司采访的记者发生争执。期间,谢某某将记者的眼镜和拍摄设备摔毁。目前,谢某某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报道,风芒新闻记者收到市民线索报料称买到不合格电缆,在前往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采访时,遭到企业负责人阻挠,采访设备被砸坏。据潇湘晨报报道,长沙市刘先生在湖南丰旭线缆有限公司购买了一批电缆,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他要求公司寄部分电缆至陕西协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电缆不仅低于国家推荐标准,也未达到该公司提供的企业标准。在接受采访时,谢姓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并声称所有产品都是合格的。突然,该负责人冲出,将记者的摄像机砸碎,并推搡记者,试图抢夺其手机。
李女士的预产期即将到来,但她提前半年预订的月子中心突然闭店,无法入住且2。68万元定金也无法退还。7月15日,她讲述了这一困境。对此,该月子中心所属街道办建议消费者走司法程序退款;律师则建议消费者向法院起诉,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协调退费,还可主张返还双倍定金。
今年2月,怀孕3个多月的李女士开始物色月子中心。由于之前在一胎时体验良好,她再次选择了成都积木母婴健康管理中心水井坊店。双方沟通顺利,2月10日签订了30天月子护理加26天专护到家的服务合同,总价53600元,预付定金26800元。
6月20日左右,李女士在网上看到同属一个集团的北京一家月子中心突然闭店,便询问销售,对方表示成都门店运营没有影响。然而到了6月底、7月初,她还是看到了成都积木月子中心经营异常的消息,听说这家店之前就拖欠员工工资。她亲自去查看时发现店内基本是空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不在。李女士的预产期是下周,因为没人告诉她去哪里坐月子,她只好找了另一家月子中心。她感到非常无助,希望能要回定金。
7月15日上午10点过,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双槐树街的积木月子中心,发现门店大门紧闭,里面空无一人。通过企查查搜索发现,5月20日,该月子中心母公司成都创居积木母婴护理服务有限公司被成都高新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412万元。在某知名第三方消费网站上,该月子中心仍能搜索到,但电话已停机。记者多次拨打李女士的销售电话,一直无法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