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宋墓出土的汝窑洗告诉你什么才叫汝窑?所谓流传有序黯然失色(四川高温预警!这次
收藏圈里的故事,听听就得了,别当真。
很多人聊收藏,开口就是哪个皇帝用过。他们说的不是物件本身,是一个个编出来的故事。这样的东西,真假难辨。它的价值,建立在传说之上。收藏变成了听故事会,物件的好坏反而没人关心。
判断一件东西的真假,看它自己。流传的故事会变,会有人添油加醋。几百年传下来,可能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只有考古挖出来的东西,才不会说谎。泥土是最好的保管员,它不认故事只认事实。
1981年,河南汝州挖开了一座宋代墓葬。这个发现,改变了很多人对汝窑的看法。过去关于汝窑的争论,在这座墓前都显得多余。墓里出土的东西,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
墓的主人是一位宋代贵族。陪葬品的等级很高,说明墓主人的身份不一般。在这样的墓里发现了两件青釉的小洗。这两件东西,直接成了汝窑的鉴定标杆。
出土的洗,一件是豆青色,一件是天青色。釉的颜色很正,没有杂色。器物的胎体很薄,拿在手上感觉很轻。釉面摸起来很光滑,看起来有一种湿润感。这就是汝窑该有的样子。
用手指轻敲器身,能听到清脆的声音。这种声音的来源,是它独特的胎土和极高的烧造温度。这种香灰胎是汝窑的特征之一。普通窑口烧不出这样的效果。
器物底下有细小的支钉痕迹。
这些痕迹非常小,像芝麻粒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显示出极高的工艺水平。这是当时官窑才有的技术。民间窑口做不出这么规整细小的支钉。仿制品更是做不到。
这两件出土的汝窑,没有任何款识。很多人以为御用器物一定有年号款。事实是宋代很多宫廷器物不落款。它们的身份证明,是宫里的档案记录,而不是刻在器物上的字。
考古人员把这两件洗的残片,带到张公巷窑址去做比对。张公巷窑址离过去的汝窑中心清凉寺不远。比对结果显示,两者在釉料成分和开片纹路上,都能对应起来。
这个数字是张公巷窑址和清凉寺窑址的大致距离,单位是里。这么近的距离,说明两个窑口关系密切。张公巷可能就是为官窑生产的备用窑。
这次发现改变了对张公巷窑的认识。它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民窑。一个贵族的墓里,敢用这里出产的器物陪葬,本身就说明了它的等级。这在等级森严的宋代,是身份的象征。
土里埋了800年才是硬证据!
现在很多人讲收藏,喜欢提清宫旧藏。认为皇帝收藏过的就是最好的。但东西在宫里流传几百年,中间发生过什么谁也不清楚。有没有被更换过,也无法考证。
地下的东西不一样。它被埋下去之后,就和外界隔绝了。时间在它身上是静止的。它保留了800年前最真实的样子。这种证据,比任何流传有序的证书都有力。
把出土的汝窑和博物馆里那些传世的汝窑放在一起看。会发现出土的这两件,釉色更加透亮。那些所谓传世品的釉面,反而显得有些暗淡。
真相是从泥土里挖出来的,不是从故纸堆里找出来的。什么乾隆皇帝在上面题诗,什么宋徽宗曾经收藏过,这些都只是附加的故事。宋代人自己埋进土里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标准器。
市面上所谓的汝窑仿品,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过关。很多仿品连最基本的支钉痕都做不好。要么做大了,要么排列不齐。工艺的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
汝州博物馆应该多给这两件洗办展览。让那些只看证书,只听故事的收藏家们看看。看看什么是真正来自宋代的标准。看看什么是泥土里藏不住的真相。
这阵子四川天天晒得人冒油。昨天(7月14日)广安直接飙到35度多,成都周边也快冲到35度线。气象台说这轮热浪要持续到17号,东部地区最高能烧到40度。跟去年这时候整天下雨完全两样,连气象站数据都显示今年明显提前进入三伏天模式。
现在全省最热的是渠县,全国高温榜上能进前十。不过跟北方那些天天四十多度的地方比,咱们这还算温和。就是湿度大,白天晒加上早晚总下雨,闷得喘不过气。气象台发了蓝色预警,中央台还特意给咱们盆地圈了重点,说是副热带高压在搞鬼。
专家黄楚惠说这次高温跟六月那次不一样。上回是青藏高压控场,干巴巴的热死人。这次湿热得像蒸笼,副高边缘还老下雷阵雨。不过到19号可能有点雨,温度稍微降点,但白天还是得穿短袖。
电力部门得盯着空调负荷,不然跳闸麻烦。农民要趁这阵好天气赶紧排水保田,地里虫子也得提前防着。路上开车要注意,雅安那边高速经常突降暴雨,导航软件能查实时路况。
气象台提醒高温容易中暑,特别是干体力活的。最好别正午暴晒,多喝水别等渴了才喝。家里电器别超负荷用,老房子线路该换的换。山里可能有泥石流,玩户外的看着天气预报别冒险。
这几天雅安、乐山这些地方多发短时大雨,山区国道容易积水滑坡。成都这边成灌高速、成温邛高速也得当心。交警应该会随时封路,司机提前看交通广播。
往后几天温度变化不大,就是天天三十五六度。到周末稍微凉快点,但还没出三十五度线。现在这天气预报说的都挺准,每天看看更新就行。大家注意别晒太猛,工地施工啥的错开最热时段。
气象局说了,热归热但不会一直这么旱。月底可能有新天气系统过来,总之近期出门带伞,防晒又防雨。降温具体日期还在变,跟着预报走最保险。就这么回事,该干活的接着干,多注意安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