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04分考生为了从军梦考上高职 本质是青年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主动校准
高考604分考生为了从军梦考上高职。
2025年7月12日,浙江考生贺显贻以604分的高考成绩(超浙江省特招线12分、普通类一段线114分)放弃双一流高校,选择报考武汉武昌职业学院的定向培养军士专业,成为舆论焦点。这一选择看似“逆袭”,实则撕开了中国教育评价体系与青年职业理想之间的深层张力,更折射出新时代青年对“人生价值坐标系”的重构。
立论点:当“分数崇拜”遭遇“理想主义”,这场选择不是“高分低就”的遗憾,而是中国教育从“唯分数论”向“多元评价”转型的生动注脚,其本质是青年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主动校准。分论点一:教育改革的“破局者”:从“分数标尺”到“多元选择”的范式转换
贺显贻的选择与2025年新高考改革方案形成强烈呼应。该方案明确提出“破除唯分数论,建立以职业理想、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多元评价体系”,而定向培养军士计划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载体。该计划要求考生需通过政治考核、体格检查、心理测试三重关卡,录取分数线虽低于普通批次,但对军事素养、体能意志的要求远高于分数本身。例如,贺显贻在面试中能准确说出中国海军舰艇编号规则,对《孙子兵法》战术思想有独到见解,甚至现场演示标准单兵战术动作——这些能力无法通过刷题获得,却恰恰是未来战场所需的核心素质。数据显示,武昌职业学院自2015年试点定向军士培养以来,已向部队输送8000余名技术骨干,其毕业生在装甲装备维修、无人机操控等领域的专业适配率达92%,远超普通本科院校同类专业。这证明,当教育评价从“单一分数”转向“多维能力”,高职也能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
分论点二:职业理想的“觉醒者”:从“被动选择”到“主动担当”的价值转向
贺显贻的从军梦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家庭熏陶与自我觉醒的双重结果。其舅舅12年的军旅生涯,用抗洪抢险的泥浆、边疆巡逻的风雪,为她勾勒出“军人”二字的具象内涵;高一开学典礼上国旗升起的瞬间,则让她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完成精神锚定。这种觉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显示,2025届高考生中,23。6%将“职业理想”列为填报志愿首要考量,较2020年提升14。2个百分点;而“95后”“00后”职场调研中,6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理想降低薪资标准”。贺显贻的选择,正是这一趋势的微观投射——她拒绝成为“分数兑换机”,而是选择将青春投入国防事业,用三年高职学习攻克装甲装备维修难题,用未来军旅生涯守护山河无恙。这种选择,与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造导弹、黄大年毅然归国推动地球探测技术发展一脉相承,共同诠释着“国之大者”的青春注脚。
反论点与驳论:高职选择是否意味着“人才浪费”?
部分观点认为,604分报考高职是“教育资源错配”,甚至质疑“定向军士计划降低录取标准”。这种论调暴露出对职业教育与国防建设的双重误解。其一,从教育规律看,高职并非“低分者的收容所”,而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武昌职业学院的装甲装备维修专业,采用“部队真实装备+全真模拟训练”模式,学生需掌握坦克动力系统拆装、故障诊断等实操技能,这些能力在普通本科院校的“理论型”教学中难以获得。其二,从国防需求看,现代战争是“技术主导的联合作战”,对专业技术军士的需求远超以往。以装甲装备维修为例,一名合格军士需同时具备机械工程、电子控制、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而高职的“三年学制+校企合作”模式,能更高效地培养这类“复合型技术人才”。数据显示,2025年全军专业技术军士缺口达12万人,其中装甲、通信、无人机等领域的缺口占比超60%。贺显贻们的选择,恰恰是填补这一缺口的关键力量。
前瞻性建议:构建“教育-职业-国防”协同育人生态
破解“高分报高职”的争议,需从三方面入手:其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高职-本科-硕士”贯通培养通道,允许定向军士毕业生通过“技能考核+军政训练”升入军队院校深造,打破“高职即终点”的认知偏见;其二,强化国防教育渗透,将“军营开放日”“退役军人进校园”等活动纳入中小学必修课,让更多青少年像贺显贻一样,在童年埋下从军报国的种子;其三,优化军士培养模式,推广武昌职业学院的“双导师制”(部队教官+院校教师)、“双场景教学”(校园实训+部队见习),确保学员毕业后能快速适应战位需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值得借鉴——其军工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学员毕业即能独立操作精密机床,这种模式使德国国防工业始终保持全球领先。
从贺显贻抚摸舅舅军装照时的泪光,到她在武昌职业学院模拟驾驶舱前的坚定,这场选择早已超越“分数与学历”的争论,成为新时代青年与国家命运的深情对话。当604分不再与名校划等号,当高职文凭成为通往军营的通行证,中国教育正在书写新的可能:这里没有“浪费分数”的遗憾,只有“不负韶华”的担当;没有“学历歧视”的壁垒,只有“能力本位”的共识。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位浙江姑娘将身着迷彩,在装甲车的轰鸣中,用青春热血诠释属于00后军人的荣光——而这,正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让每个青年都能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近期A股冲破3500点,大金融板块火爆,太平洋证券、中原证券、国海证券、西南证券这四家5元以下低价券商却纹丝不动,投资者急寻潜力股,西南证券凭借高盈利指标最值得押注。
券商股整体低迷,低价机会难得。
太平洋扎根云南,全牌照布局加一带一路机遇,经纪业务占本地头把交椅。
最近一带一路政策加码,东南亚市场拓展提速,但股价波动大,风险不低。
中原证券是河南国资背景,覆盖全省网络,A+H平台助力。
河南经济复苏强劲,经纪业务增长超预期,可惜杠杆偏高,一季度权益乘数达3。48倍,稍不留神就压力山大。
国海证券广西唯一上市券商,区域全覆盖稳当。
广西自贸区建设带动,业务稳健,但净利率排第二,增速平缓,缺乏爆发力。
西南证券重庆国资控股,全链条金融服务亮眼。
一季度净利率39。97%,赚钱能力甩开同行,每百元收入赚近40块,硬核盈利王。
新数据显示Q2净利率升到42%,行业平均才30%,优势更突出。
财务拆解见真章。
净利率西南领跑,总资产周转率太平洋最快,营运效率高。
权益乘数中原最高,杠杆激进。
综合看,西南证券盈利强、服务全,股价不足5元性价比超高。
市场整体熊转牛,低价券商可能补涨,西南风险回报比最优。
西南证券这赚钱力绝了,一季度净利率近40%,吊打同行。
太平洋周转快但收益不稳,中原杠杆高别玩火,国海稳健没亮点。
低价券商品种稀缺,西南最有戏,下手前盯紧杠杆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