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计划招8100人,本科1300-我国将迎来死亡高
职校升本科第一年,单招人数直接砍了三分之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2025招生计划一出来,家长群炸锅了。
总招生8100人,河南占了89%,外省只有870个名额。和去年比,总人数多了400,但河南只多了133人——增量大部分给了外省?
最扎眼的是单招名额大缩水。2024年还招2498人,2025年直接砍到800,少了近1700个。有家长吐槽:“以前单招是职校兜底,现在升本了,连单招都不爱要了?”。
去掉单招,河南实际统招6430人,外省870人。其中本科1300个名额,河南占了95%(1242人),外省就58个——这本科名额,基本是给河南考生留的。
本科第一专业是水利水电工程,招280人,全在河南。毕竟学校前身是水利职院,老本行肯定要做强。外省本科就俩专业:农业水利工程25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3人,加起来还没河南一个专业多。
现在最悬的是报考热度。升本第一年,考生心里多少打鼓:这算“新本科”还是“老职校”?去年专科分数300多分能进,今年本科线估计得涨,但涨多少?
有个数据挺有意思:河南2024年高职单招报考人数超40万,今年黄河水利砍了单招,那些原本冲单招的学生,会不会转投统招?搞不好统招竞争更激烈。
不过换个角度想,单招减少可能是在提门槛。以前职校靠单招扩规模,现在升本了要抓质量,控制单招比例也算合理。但家长更关心的是,这本科毕业证,社会认可度咋样?
外省考生就更纠结了。58个本科名额分到全国,每个省可能就几个,还集中在俩专业。除非特别想学水利或机械,不然跨省读个新升本的职大,值不值?
今年9月新生入学后,估计能看出点苗头。要是水利水电工程分数线直接飙到二本线,那说明市场认;要是还和专科差不多,可能还得再攒几年口碑。
最后说句大实话:职校升本不是换块牌子,教学、师资、就业都得跟上。考生报志愿别光看“本科”俩字,查查学校实训基地、企业合作,比看招生计划实在多了。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文赵公子。
编辑赵公子。
图源网络。
前言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都在不断膨胀,然而这种情况却在2022年迎来了转折点。
连续2年的时间,我国的死亡人口都在不断上升,从2022的1041万人到2023年的1110万人,而且人口死亡率也在上升。
与之相对的则是出生人口的不断下降,这也不免令人感到心慌。
那么去年我国的死亡人口有多少呢?面对有可能到来的人口死亡高峰又该如何应对呢?
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
自从1962年中国人口进入正常状态以来,已经60年实现人口的持续增长了,但在2022年却出现了首次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其中死亡人口达到了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
图源网络。
当然这一点早已经有所预料,原因就是2021年全国人口增长不足50万人,已经显现出了增长疲软的状态。
而导致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历史性的原因,比如此前中国生育率高峰的那一段时间。
正所谓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出生人口爆炸性的增长,必然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大规模人口死亡,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中国人口增长。
尽管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大规模人口死亡的结果以及人口结构的调整会出现推迟,但却不会发生改变。
简单来说,近几年自然死亡的这些人口,对应的其实是七八十年前出生的那一批人,那个时候出生的人多,如今死亡的人口自然也不会少。
因此不考虑迁移流动的封闭情况下,死亡人口的上升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事实上这种情况也并非只在2022年才出现。
图源网络。
在去年年初的时候,相关部门就公布了2023年的死亡人口达到了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跌至负数。
如果说2022年人口负增长是一个开始,那么2023年就是延续了这一人口增长状况,从年龄结构上来看,60岁以上的人口依然占据将近4成。
高龄人群。
上文当中我们提到了,人口死亡人数不断提升是一个趋势,那么去年有多少人口死亡呢?除了历史原因还有哪些原因造成了这一情况呢?
2024年再次出现转折
就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去年的各式数据,其中对于我国去年人口结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统计。
2024年的死亡人口达到了1093万人,死亡率为7。76‰,似乎单从这个数据来看,我国死亡人口出现了转折。
图源网络。
但实际上去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下降了不少,不仅如此,包括交通事故等意外在内的死亡人口也都有所下降,这也就是说自然死亡的人数依然不少。
更加令人感到在意的是,去年全国人口对比上一年减少了139万人,自然增长率依然为负数,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还是很多。
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已经发现了,人口死亡与人口增长似乎并不一定成反比,即便死亡人口有所缓和,人口总数也不一定就是正向增长的。
人口老龄化。
事实的确如此,人口增长除了与死亡人口有关,还与人口出生有关,目前人口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生育水平已经进入到了世界最低行列之中。
不论是育龄女性的规模减少,还是人们结婚年龄的推迟,这些都是影响人口出生数量的原因之一,这就又与人口结构有关了。
人口结构!
育龄女性的规模不断减少,这是由于人口总数当中男女比例的问题,而结婚年龄推迟则是当代年轻人生活压力以及观念的问题。
而导致人口出现负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太大,这就导致人口正负增长的惯性也大。
如果不加以干涉调整,这种惯性甚至有可能会持续几十年,这也就是说人口死亡高峰的到来并非危言耸听,只是时间问题。
图源网络。
那么人口死亡高峰的到来,究竟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呢?
死亡高峰所带来的挑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死亡人口都并非人口研究议题的重点,认为人口死亡的增加只是人口转型的自然结果。
但很显然,人口死亡的不断攀升,一样会影响到人口结构的变化,而且中国死亡高峰的到来,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是空前的。
图源网络。
其实人口死亡高峰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劳动人口的青黄不接,导致社会发展出现各种各样的连锁反应。
劳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的保障,一旦出现短缺,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除此之外,人口死亡高峰的到来也就意味着老人数量的增多,那么养老金的压力自然也就随之增大。
社会保障?。
包括社会的消费模式、医疗资源的分配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规划等等,这些都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和压力。
可以说,人口死亡关系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想要应对这一挑战,就应该从各方面同时发力。
死亡人口对应着出生人口,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人口总量,因此也应该结合实际从这两方面着手。
中国人口?。
在鼓励生育的同时,也应该做好老年人的关怀工程,比如优化医疗资源设施,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等,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满足老年人需求以适应人口结构变化。
当然如何破解人口死亡高峰所带来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因为这不仅仅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更关于国家社会的发展。
结语
正如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因为生老病死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对于人类社会的人口结构而言,高峰对低谷,人口死亡高峰也是自然到来的。
图源网络!
在认清楚了人口死亡高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如何应对也就十分清晰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谨慎应对。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我国人口死亡高峰的呢?又有何应对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