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男子中暑去世!发作到死亡不足10小时!别低估夏天“威力” ,2025高考大
河南男子田间干活十小时猝死,热搜背后多少人还在拿中暑当小事?
热射病根本不是普通中暑,是全身器官集体宕机。
看看急诊科最新数据:今年六月高温才刚冒头,三甲医院热射病人数已经比往年翻倍。
昨天刷到个更扎心的案例——建筑工人午休时在板房躺了俩小时,体温直接飙到42度送ICU,工友还说“以为他睡着了”。
真别觉得躲太阳就安全。
查了气象台内部数据,现在连凌晨两点的湿球温度都能破31度。
知道啥概念吗?
就是半夜开窗通风,吹进来的风跟桑拿房排气扇似的。
更坑的是有些降压药,吃完站太阳底下十分钟,血管直接摆烂不散热。
药店卖得最好的藿香正气水?
医生摇头说这玩意儿酒精含量比啤酒还高,喝多了加速脱水。
最惨的是外卖骑手群体。
平台算法把送单时间砍到分钟,树荫底下喘口气都扣钱。
上个月某站点一天晕倒三个,站长还让骑手包里塞冰块硬扛。
要我说高温补贴发再多,不如调整派单系统实在。
那些说“多喝热水”的专家该去体验下,四十度高温送十单外卖还能喝得下水不?
年轻人也别嘚瑟。
刷到个健身博主直播高温训练,粉丝还在刷火箭鼓励,结果人练到抽搐进急诊。
健身房空调开再足,撸铁时核心体温照样冲39度。
现在三甲医院墙上都贴海报了:运动饮料当水喝?
小心血钠浓度低到送命。
最揪心的是城中村出租屋。
铁皮房顶晒整天,晚上室内温度计显示38度。
老头老太舍不得开空调,风扇吹出来的全是热风。
社区医生上门量血压,一测心跳130,赶紧塞人去医院才躲过一劫。
看评论区有人杠:“以前没空调不也活得好好的?”翻出疾控中心报告啪啪打脸——全球变暖让热浪致死率十年涨了53%。
现在的高温早不是三十年前的暑气了,地表温度动不动就60℃+。
河南那位大哥从说累到停止呼吸就三小时,救护车还在路上人体器官已经煮成豆腐脑了。
专家建议都挺好:穿浅色衣、喝电解质水、避开高温段出行。
但工地停工要扣钱,外卖超时要罚款,空调电费顶半天工资。
底层劳动者不是在拼命,是被迫在玩命。
高温红色预警该直接给户外工作者放假,比啥防暑指南都管用。
刚看到新闻说某省要给环卫工发冰马甲,里面制冷剂能撑四小时。
这思路才对嘛!
与其提醒千百遍“注意身体”,不如把防护装备怼到眼前。
毕竟热射病抢救窗口就黄金两小时,等头晕再喝水早晚了。
高考600分现在连211都悬了?
2025年分数线一出,河南5万考生600+挤破头,浙江592的特控线直接让211梦碎。
分越来越高,名校却更难进,这波高考改革真把家长和考生整不会了。
以前总说考进600分等于半只脚踏进211,现在看真是老黄历了。
河南今年物理类600分的排到4万5千多名,211学校录取线基本卡在3万名以内。
浙江更狠,特控线592,想冲211没620分门都没有。
不是孩子不努力,是分数注水太严重。
新高考赋分制一搞,全省考生按排名算分,题目简单点分数集体起飞,可高校招生名额压根没多几个。
企业招聘早就不看名校光环了。
深圳那个19岁编程少年,高中成绩一般般,去年极客大赛拿奖直接进大厂。
HR私下都说,现在筛简历看到名校简历也就多停留两秒,实操能力不行照样刷掉。
反观某些985毕业生,简历光鲜面试露怯,还不如专科技术大牛吃香。
专业选择才是真学问。
十年前土木工程火得发烫,现在多少名校生蹲工地晒脱皮?
网友吐槽超一本线50分读土木,同学读软件的早进大厂年薪60万。
武汉有个姑娘刚过本科线,选职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照样拿25万年薪。
热门专业每年都在变,盯着名校头衔不如想想十年后哪个行业不过时。
分数线膨胀背后是教育赛道彻底变了。
强基计划、竞赛特长都能加分,光会刷题的学霸越来越不吃香。
与其逼孩子死磕分数,不如早点规划职业方向。
211门槛涨到650分又怎样?
选对路比挤独木桥实在。
工地晒脱皮和空调房敲代码的差距,真不是名校毕业证能抹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