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响教育革命第一枪:当所有补课班消失,拼爹时代终结?(“热不热,就看六月初十
前几天看到新闻,河南从7月1号开始不让搞课外补习了,连夏令营研学都不能讲文化课。学校暑假也真放假,老师违规补课直接砸饭碗。这事让家长挺矛盾的,有的说终于不用花补课费了,有的却担心不补会落后。
上个月碰见个熟人,她女儿在郸城重点中学念初一。孩子才13岁因为压力太大现在被确诊抑郁在家休学。听说家长去年暑假给孩子报了四个补习班,每天学到凌晨一点。后来老师实在不敢收,建议退学调理,现在家里请了护工24小时看着。
有位妈妈去年给孩子补了三年高中,总共花了25万。结果高考才350多分,连本科线都没够着。她说早知这样就不补了,钱打水漂不算,孩子现在整天把自己关屋里。她老公在工地扛钢筋,两人一年挣不到十多万,这笔钱相当于借遍了亲戚。
现在政策刚下来,不少补习班悄悄改名字。有家长发朋友圈说,给孩子报了个";黄河文化探索营";,其实每天八小时都在做数学题。带孩子去游乐场,还望见几个熟人躲在树荫下拿着辅导材料。
专家说补课未必提高成绩,家长更了解自家孩子。有个例子是农村来的学生,爸妈看他记性差就不再逼他刷题,转而让他学汽修,现在每月实习工资四千多。但多数家长还是不敢放松,怕别人偷偷补自己孩子掉队。
河南每年百万考生里,考进清华北大的人不到三百。但县里的重点中学每年开表彰会时,大屏幕都要放";冲击双一流";的标语。有位爸爸算了笔账:如果全省25%家庭每年花两万补课费,总金额够建三十所新高中。
附近社区诊所护士说,暑期来调理压力的中学生比去年多了五成。有高中生在贴吧吐槽,以前觉得假期是解脱,现在反而不知该干嘛好。
街头小店门口贴着招生广告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兴趣班。但仔细看课程表,国学班藏着文言文解析,机器人课程前两小时都是数学题。城管来查时就切换编程教学模式,说是锻炼逻辑思维。
部分学校开始组织免费自习室,但规定不准老师讲课。有个班主任偷偷把复习资料发到群里,第二天就被叫去谈话。现在老师们讨论职称时,语气比以前谨慎多了。
现在的父母像走迷宫似的,看见别人家孩子在补课就心里发毛。有位宝妈在超市推车里放着辅导书,转头发现邻居家孩子也在买,立刻把书放回货架。晚上回家又偷偷下单了一套。
初中班主任建了个家长群,每天转发五分钟学习视频。有人说这是良心老师,有人说不过是把教案分拆了。反正群里消息半夜两点还有人回,讨论的永远是";您家孩子睡了吗";。
有家长在论坛问要不要买新辅导书。评论区吵成一片,一半说别白费钱,另一半说万一政策不维持呢?卖早餐的王婶说,现在早上学生买包子的多了,看来是真的放暑假了。
说到今年的夏天,河南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热还是不热,六月初十见分晓。
今天可不得了。
一大早太阳就明晃晃挂着。
七点多出门,感觉像进了蒸锅。
手机一瞅,38℃!老人们直摇头。
老话说准了:";六月初十见晴天,旱到伏天没商量";。
今年更麻烦,碰上了闰六月。
意思是夏天得加长一个月。
地里头情况有点急。
玉米杆子晒得卷边,水稻叶子干得发脆。
老张五点多就下地,想抢着灌遍水。
赶太阳晒起来就躲回家。
不然站地里都能流半斤汗。
朋友圈都在喊热。
有人说空调24小时没关过。
有人调侃出门带瓶水,喝一半洒一半降温。
修电器的李师傅忙得脚不沾地。
这几天光装空调就跑了十几家。
专家其实早提醒过。
今年闰六月碰上三伏天,高温肯定会扎堆来。
就像烧开水,第一把火刚旺,第二把火又续上了。
但不少人没当回事,觉得热两天就过去了。
现在躲进空调房才真叫爽。
可庄稼挪不了窝。
农技员老刘这两天跑得勤快。
盯着大家早浇水、晚打药。
反复叮嘱:大中午别逞强!
翻翻老黄历也挺准。
古人把六月初十叫";换甲日";,是天气转折的信号灯。
今天要是热,后面三伏天准没好脸色。
你看村里老槐树下那帮大爷,摇着蒲扇直叹气:
";秋老虎还没来呢。。。";
其实防暑法子大家都知道。
水管够,活赶早,藿香正气水备几盒。
城里人记得检查旧空调,地头干活的背个大水壶。
这天气硬扛真不行。
老祖宗的话能传下来,全是汗水换的经验。
双份的六月,就得用双份的小心对付。
你家今年有啥防暑妙招?说出来听听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