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越涨越猛”!山东地区遭遇新变局 市场心态趋谨慎及日航客机万米急坠乘客称空姐
玉米“越涨越猛”!山东地区遭遇新变局 市场心态趋谨慎。近期,全国玉米市场的行情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尽管进口玉米拍卖落地给市场心态带来了一些微妙变化,但这种变化更多体现在谨慎态度上,而非悲观情绪。人们普遍认为后续市场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具体是好是坏还需继续观察。
今日,虽然整体玉米市场依旧保持强劲的涨价势头,但在山东地区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持续冲高,特别是黑龙江地区,成为涨价的领头羊。绥化地区的高价企业再次上调价格,目前最高价已突破2300元/吨。青冈龙凤、京粮龙江等企业也纷纷上调收购价格,显示出强烈的收粮需求。辽宁铁岭国投则采取了两手抓策略,一方面提高价格吸引玉米供应,另一方面通过竞拍采购,进一步凸显了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高需求。
相比之下,山东地区的玉米市场今天出现了明显的回调。一夜之间,玉米到货量增加了近400辆,企业门前到货量达到610余辆。这导致深加工企业迅速展开压价行动,多个企业纷纷下调收购价格。这一波玉米上量猛增主要是由于前几天连续降雨后天气好转,以及基层粮商在价格上涨后选择卖粮所致,并非市场心态的根本变化。因此,山东地区的波动仍属于正常范围。
当地时间6月30日20时50分左右,由上海飞往日本成田的日航8696航班波音738客机在关西机场紧急降落。北京时间7月1日,该航班乘客王先生(化姓)向记者回忆,事发时,氧气面罩瞬间全部弹出,“空姐很恐慌,广播里带着哭腔通知飞机压力阀损坏,大家带好氧气面罩。”其表示,当时大家很慌乱,有些人哭得很厉害,之后飞机急速下降。乘客孙先生(化姓)在睡眠中被空乘人员的高声提醒叫醒。随后广播里传来通知——客舱加压坏了,飞机正在紧急下降。他感到一阵明显的耳胀。
其称,过了约15分钟,乘客们被通知可以摘下面罩,事发大概30分钟后,飞机降落在关西机场。乘客李先生(化姓)告诉九派新闻,飞机落地时,大家都鼓了掌。孙先生回忆,飞机降落到出关耗时1。5至2小时。下飞机后,并没有工作人员前来安抚乘客情绪或提供食物,关西机场的日航地服给乘客提供了航班取消证明书和补偿金申请方式。
巴奴IPO要回应哪些质疑 高端下沉模式能否持续盈利?。巴奴国际控股于6月16日正式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若成功将成为继呷哺呷哺、海底捞之后港股第三家火锅上市公司。目前,巴奴的直营门店已覆盖全国近40个城市,数量达到145家。2024年,巴奴收入约23。07亿元,利润约1。23亿元,经调利润约1。96亿元。
巴奴在招股书中称自己是中国“品质火锅”市场收入规模最大的品牌,占据该细分市场3。1%的份额。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火锅市场分为品质火锅(人均120元以上)、大众火锅(60-120元)和平价火锅(60元以下)。2024年,巴奴客单价为142元,而海底捞则为95元。
巴奴将78。6%的门店开在二线及以下城市,这些下沉市场的消费力被低估,成为巴奴的利润来源。例如,在二线城市,门店经营利润率达24。5%,高于一线%。这主要得益于较低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以河南新乡、洛阳为例,租金与人工成本较一线%。
巴奴通过动态调整不同城市的客单价来吸引客流。2022年至2025年Q1,巴奴的翻台率从3。0次/天升至3。7次/天。这一增长是通过降低客单价实现的,例如一线元,二线元,三线元。此外,巴奴在下沉市场增加了猪肉类和时令蔬菜等菜品,使得降价不拉低毛利率。
伊朗商人穿越战火辗转6天来中国。伊朗夫妇穿越战火辗转六天赴昆明参展:只为完成对妻子的承诺!
哈迈德的展位(取材自红星新闻)?。
在日前昆明举办的中国—南亚博览会上,一对远道而来的伊朗夫妇成为展会现场一道特别的风景。摊位上摆满了色彩艳丽的波斯花瓶、手工编织的精美地毯,价格亲民、工艺精致,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但比展品更打动人的,是他们背后那段不顾战火、辗转六天才抵达中国的艰难旅程。
据《红星新闻》报道,6月23日晚,在结束一天展销后,伊朗商人哈迈德坐在展位后方,讲述了这次前来的惊险经历。他说,本计划从德黑兰直飞上海,没想到航班因突发情况被取消。为了赶上展会,他和妻子开车穿越伊朗全国,计划从土耳其转机抵达中国。
然而,由于伊朗油料短缺,他们每行驶100公里就得排队加油一小时,从家乡赶到伊朗边境足足花了两天半时间。沿路战火不断,哈迈德说:“一路上听着炸弹声在耳边炸响,稍微再近一点,我们可能就回不来了。”。
抵达土耳其边境后,两人又经历了徒步通关、买不到机票、等待转运等重重困难,先是坐了26小时的大巴到伊斯坦布尔,再搭乘10小时航班飞往中国,最终在6月21日抵达昆明,展会已经进行到一半。
“我知道自己一定会迟到,但我不在乎,因为我要兑现我对妻子的承诺。”哈迈德坦言,这是他妻子第一次来中国,他早就向她描述过中国的城市、食物、天气,“她非常期待,所以无论多困难,我都要带她来。”。
哈迈德已经来中国做生意多年,北京、西宁、兰州他都去过,他认为中国市场充满机会。“我平均每年来三四次,过去几年我大概来了二十多次。”尽管如今伊朗局势紧张,网络不稳定,他每天只能联系家人一次,但他表示:“中国人都非常友好,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回到家一样。”?。
这段跨越六天、近万公里的旅程不仅仅是一次商业行为,更是一段关于信念与承诺的动人故事。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展位不仅展示了异域工艺品,也传递了一份跨越国界的人间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