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出处的作者点评上海高考作文题 从“专”到“传”的思辨之路-网红“山东小钺钺”
202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公布,题目探讨了“专”到“传”的过程中是否必然要经过“转”。这一题目与华东师范大学胡晓明教授2019年发表的文章《古人说“文章九命”,太悲观了,我归为三个字:专、转、传》高度关联。
胡晓明教授认为,今年的作文题不仅延续了哲学思辨,还加强了对当代文化生活与思想反思的关注。他指出,“专”、“转”、“传”三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专家之文过于封闭时,会自然转变为“转”家之文;而“转”家之文如果过于轻浅和流俗,则会产生一种需求,即真正传世之文。核心在于“转”,正反两方面都可以产生好文章。在现代社会,文学经典的新传播手段丰富多样,酒好也怕巷子深,尤其是在AI和互联网时代。
题目要求联系社会生活进行写作,这样更容易得分。即使写后者,也要有辩证思考。因为“转”得不好,就会变得俗气。此外,还有一种“转”是转化和再创造,这需要考生关心经典传统的文化生态,写出鲜活的内容。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生表示,今年上海卷的作文题目难度较大。题目以不同文章类型之间的转换为题,过于专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他认为,考生从熟悉的通俗文化现象入手,讨论其成为经典的过程比较容易处理。这个题目可能对那些平时关心社会文化现象并具备一定理论思考能力的考生有利。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认为,今年高考作文题紧扣当下文化生活,特别是新媒体的影响。他表示,这道题是理解当下文化生活的关键所在,与考生的日常经验贴合,同时提供了深度思辨的空间。
2025年高考于6月7日正式开始。山东考生刘俊旸(昵称“小钺钺”)因仍在进行康复训练,未能参加今年的高考。刘俊旸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他已经能够像普通人一样正常行走,并且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仍然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未来的高考。
2024年3月4日,19岁的刘俊旸为了保护姐姐的一位女性朋友,被邻居用利器刺伤头部,导致脑疝。这一事件使他错过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复试以及上海戏剧学院的三试。
6月7日,中国队在2025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北京站)比赛中以3!0战胜法国队。年轻球员王奥芊迎来国家队首秀,她在比赛中的几次果断进攻受到一致好评。
此前,中国女排对14人名单进行了调整,17岁的王奥芊首次入选。主教练赵勇表示,通过前两场比赛,感觉副攻位置上需要激活一个点,不论是在进攻还是拦防方面,都需要副攻作出贡献。王奥芊和二传张籽萱之间比较熟悉,有默契。尽管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王奥芊在困难时刻登场,整体表现不错。
王奥芊在第二局中登场,并打满第三局。她表示自己时刻做好上场准备,在场下关注场上情况,上场后尽量避免重复他人的错误。比赛中,王奥芊在三号位的进攻尤为出色,最终6扣6中,得到6分。她认为主教练希望在到位攻时由副攻来得分,减轻两边的压力。她还提到与张籽萱之间的信任,两人曾在U18亚锦赛一起打球,配合默契。
王奥芊非常感谢团队的信任,表示会珍惜比赛机会,多多积累经验。她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到国家队,希望能和队友们互相促进。
6月7日是2025年全国高考的第一天。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后,作文题目在网络上公布。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组组长王罡使用AI大模型DeepSeek撰写了一篇同题作文。
初次输入指令后,AI给出的作文题目为《沉默与歌唱:民族精神的两种表达》,内容涉及三则语言材料,但缺少第三则材料的关键词。王罡要求将“拥抱”加入题目中。他认为,作文应关注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并探讨新时代青年如何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保持一致。因此,他让AI增加一段关于民族精神对新时代青年的作用和意义的内容。
经过多次修改和润色,不到五分钟,AI完成了高考作文。王罡对AI作品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AI在素材整合、结构逻辑和语言表达方面表现不错,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然而,中心论点不够严谨,名人事例缺乏细节感染力,语言风格偏向标准化,没有充分关注当代青年学子的思想状态,部分内容超出学生知识储备,不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结尾部分关联当代青年实际的内容也难以令人满意。
王罡平时也会在语文教学中使用AI工具,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就会借助AI。他认为,AI在写作内容上帮助较大,但在结构和语言上较为标准化。要使作文更打动人心,仍需写作者独立思考并注入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