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个人生命在宇宙之间非常渺小 科学巨匠的谦逊与洞见
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103岁。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及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他的一生跨越了一个世纪,见证了中国科学的百年历程。
2017年,《人物》杂志在清华园对他进行了专访。那时95岁的杨振宁依然思维敏捷,回忆起几十年前的细节毫不费力。每当遇到需要思考的问题时,他会略微抬起头,凝神静思,认真得像一个孩子。与许多科学家不同,杨振宁非常注重品味和风格,喜欢用美、妙、优雅等词描述物理学家的工作。他认为自然界极其奇妙且深奥,人类的进步虽然显著,但与整个自然界的结构相比仍微不足道。
杨振宁毕生心系家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更多地思考科学、中国和未来。他曾说:“我青少年时代:‘成长于此似无止尽的长夜中。’老年时代:‘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今天,我希望翁帆能替我看到天大亮。”
杨振宁回到清华园后热点话题,每天处理邮件,午睡后会出现在办公室。他有时和翁帆一起剪辑家庭录像,这些素材跨越了大半个世纪。他的左耳听力更好一些,但仍需借助助听器。采访中,他总是显得年轻而充满活力,明亮的眼睛和洪亮的声音让人印象深刻。杨振宁:个人生命在宇宙之间非常渺小 科学巨匠的谦逊与洞见 杨振宁:个人生命在宇宙之间非常渺小 科学巨匠的谦逊与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