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友好”的香港值得“港漂”吗 四位女性的真实体验
近几年,“港漂”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香港因其靠近内地、多元文化氛围以及对女性友好的环境,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尝试。一些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另一些人则因为种种原因选择离开。
高楼林立的香港街角,隐藏着许多破旧的旧楼。这些旧楼中,不少居民将住房分割成几间“劏房”出租,以增加收入。思萌27岁,住在一间8平米的効房里,每天从0.8米宽的床上醒来,在狭窄的厕所洗漱,为自己煮两颗水煮蛋。步行去公司只需20分钟,这是她当初选择这间効房的原因。在香港做HR,月入25000块,每月可以存下15000元,是过去在深圳工作月薪的两倍。虽然香港职场没有加班文化,但生活成本高,让思萌感到压力。她的目标是留在香港,赚更多的钱并换一处更大的房子。
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行业之一,吸引着来自全球的顶尖人才。叶捷35岁,作为上海独女,她从未谈过恋爱,为了远离父母的唠叨,选择来香港打拼。高强度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让她逐渐融入了香港的生活方式。每个月可以存下5-6万,再努力点就可以考虑买房。在香港,选择独身的女性很多,没有人会在意你是否独身或性取向如何。叶捷觉得在香港找到了“懂她”的环境,更加清醒地看待婚姻与生活。
林琳43岁,对老公决定港漂表示不理解。北京的教育条件已经很好,孩子努努力就能考上好大学,为何非要来香港呢?一年前,林琳搬来香港,北京的房子150平,香港的房子60平月租金2万。初到香港,林琳面临语言障碍和生活琐事的压力,感到非常不适应。她认为在北京已经躺平的生活在香港又要重新开始奋斗,她并不喜欢这种变化。林琳的老公则认为,人到中年需要换个环境寻找新的突破。林琳表示等孩子上大学后,她会回北京继续躺平,照顾家人。
沈怡48岁,来港已经7年,马上就要转永居,但她很犹豫。沈怡有两个孩子,女儿读大学,儿子读初中。丈夫是英国人热点话题,投资赚了很多钱,他们在香港买了一处百平米的房子。最初来香港时,沈怡为孩子找学校、送孩子上学、处理家务,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后来,她的生活和丈夫的事业都上了轨道。沈怡曾应聘过美容顾问,并在丈夫的帮助下开了一家社区美容中心。两个孩子学有所成,她与丈夫的事业也各自开花。但在是否要转成永居的问题上,沈怡仍感到犹豫,她对家乡抱有留恋。对于孩子是否转成永居,沈怡表示让他们自己决定。“女性友好”的香港值得“港漂”吗 四位女性的真实体验 “女性友好”的香港值得“港漂”吗 四位女性的真实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