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儿时狂言在35岁变成现实 诺奖梦圆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10月1日,安徽合肥人。1929年,父亲杨武之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全家北上搬进了清华园。在清华园里,杨振宁学习成绩优异,尤其在数学方面展示出超强的能力。13岁时,他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深受吸引,回家后对父母说将来要拿诺贝尔奖。尽管父亲没太在意,但这句话却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京大学热点话题、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杨振宁随家人迁到昆明,并在高二时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当时他只有16岁。在父亲的支持下,杨振宁接触了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深刻影响了他的科学研究风格。
1942年,在王竹溪指导下,杨振宁开始研究统计力学。1944年,他以优异成绩取得清华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并顺利成为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8月28日,他远赴美国求学,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起初,杨振宁想做实验,但逐渐发现自己在理论物理方面更有天赋。泰勒建议他专心做理论物理研究,并成为他的导师。此后,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与爱因斯坦成为同事。杨振宁的儿时狂言在35岁变成现实 诺奖梦圆 杨振宁的儿时狂言在35岁变成现实 诺奖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