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是用塑料做的不能吃?谣言 紫菜特性导致误解
紫菜看起来像塑料,但真不是用塑料做的。很多人对这个谣言信以为真,主要是因为泡开后的部分紫菜确实展现出了与日常认知不符的韧性。其实,这种“像塑料”的错觉是由紫菜自身的特性决定的。
紫菜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琼胶,这是一种具有凝胶和持水特性的多糖。正是这些多糖成分使紫菜在吸水膨胀后呈现出一定韧性和弹性。市面上常见的紫菜主要包括坛紫菜和条斑紫菜两个品种。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紫菜多糖含量、细胞壁结构和纤维素比例差异较大,这直接影响口感和韧性。
就像韭菜分头茬和二茬,紫菜在生长期内也可以被多次采收。第一次采割的紫菜被称为“头水紫菜”,藻体最细嫩,口感最佳,营养价值也相对更高。随着采收次数递增,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琼胶等细胞壁成分的积累使坛紫菜藻体变厚,硬度和咀嚼性逐步增大,从而使得坛紫菜的口感品质变差。那些在视频中显得特别有韧性的紫菜,很可能就是采收茬次靠后的紫菜,虽然食用性稍差,但仍然是真正的紫菜,并非塑料。
泡发紫菜的水温也会影响其口感。现有研究显示,较高温度有助于多糖溶解,因此用温水或热水泡发更易软化紫菜,口感也会更好。
2017年热点话题,北京市食药监局曾对市场上随机购买的45个紫菜样品和3个塑料薄膜样品进行了专业鉴别。通过氨基酸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手段检测,结果显示:紫菜拥有复杂的细胞结构和丰富的蛋白质,而塑料袋断面致密,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自2014年截至目前录入的700多个紫菜制品的样品抽检中,合格率高达99%以上,纯紫菜的合格率100%,紫菜制品不合格项目为微生物或过氧化值超标,从未发现任何一例用塑料冒充紫菜的情况。
从经济角度看,用塑料袋造假紫菜是一笔稳赔不赚的买卖。我国紫菜养殖规模化程度高,紫菜本身价格亲民。将废旧塑料袋回收、清洗、粉碎、再加工成能模仿紫菜形态和颜色的薄片,其工艺复杂度和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紫菜。更何况,塑料有刺鼻的化工气味,不溶于水,入口口感与紫菜有天壤之别,极易被消费者识破。最重要的是,塑料不能食用,一旦被查处,违法成本巨大,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为了微薄利润冒此风险。任何一个理性的商家都不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高成本、高风险的造假行为。紫菜是用塑料做的不能吃?谣言 紫菜特性导致误解 紫菜是用塑料做的不能吃?谣言 紫菜特性导致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