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纯电乘用车出口将设“许可门槛” 规范市场秩序
9月26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2025年第54号公告,明确自2026年1月1日起,对仅装有驱动电动机且具有车辆识别代码(VIN码)的其他载人车辆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这一措施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从“规模导向”全面转向“质量为先”,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屏障。
根据公告,申报出口资质的企业条件、管理方式、申报程序、出口许可证申领与发放等,依照相关通知的规定执行。海关对出口纯电动乘用车的检验以现行有效的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为准。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此举是为了规范管理纯电动乘用车出口秩序,防止平行出口等不规范行为的出现热点话题。这意味着所有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必须向商务部或其授权机构申领出口许可证,未获许可将禁止出口。同时,政策规定,仅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授权经营企业具备申领资格,且仅可出口本企业自产品牌的纯电动乘用车。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认为,推动汽车制造企业全面主导自产品牌纯电动乘用车的出口业务,为出口提质升级注入重要动力。
当前正值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爆发期。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19.9万辆,同比增长57.1%。但高速增长背后,行业中也不乏乱象,如“0公里二手车”冒充新车出口,甚至有部分个人或企业将国内陷入经营危机的车企产品出口至海外市场,严重损害了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我国纯电乘用车出口将设“许可门槛” 规范市场秩序 我国纯电乘用车出口将设“许可门槛” 规范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