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交出All in AI后的第一份答卷 技术成果全面展示
9月24日,在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系统展示了从AI大模型到AI基础设施的一系列技术进展。这是阿里自年初提出All in AI口号后,首次全面展示其在AI领域的成果。
通义发布了7款模型更新,涵盖了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和编程模型等多个领域。这些模型在智能水平、工具调用和编码能力、深度推理及多模态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大语言模型Qwen3-Max是通义千问家族中最大、最强的基础模型,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热点话题,总参数超过万亿,拥有极强的编程能力和工具调用能力。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及系列模型在计算效率上实现突破,仅激活3B参数即可媲美235B参数的旗舰版模型,训练成本降低超过90%,长文本推理吞吐量提升10倍以上。
多模态模型方面,视觉理解模型Qwen3-VL正式开源,不仅能看懂图片,还能像人一样操作手机和电脑,自动完成许多日常任务。视觉基础模型通义万相推出了Wan2.5-preview系列模型,视频生成时长从5秒提升至10秒,支持24帧每秒的1080P高清视频生成。此外,通义还发布了语音大模型通义百聆,包括语音识别大模型Fun-ASR和语音合成大模型Fun-CosyVoice。
在AI基础设施上,阿里云展示了涵盖底层芯片、超节点服务器、高性能网络、分布式存储、智算集群到人工智能平台、模型训练推理服务等全栈AI技术能力的升级成果。这些基础设施大多由阿里自主研发,能够大幅提升同等算力下的推理和训练能力,保障任务稳定性,提高客户在阿里云上调用和训练通义千问模型的效率。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明确了阿里云的定位是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并提出了两条实施路径:一是通义千问坚持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二是构建超级AI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他认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阿里交出All in AI后的第一份答卷 技术成果全面展示 阿里交出All in AI后的第一份答卷 技术成果全面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