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新规落地背后有什么深层问题 信任与经济双重压力
社保新规落地背后有什么深层问题 信任与经济双重压力!最近,社保新规即将实施。以前,员工如果不想缴纳社保,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约定不缴纳,企业会给予现金补贴。现在最高法院做出解释,这种协议和约定将不再有效。若公司不缴纳社保,劳动者有权要求经济赔偿。虽然这看似保障了劳动者权益,但实际上增加了打工人的负担。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缴纳社保。一方面,他们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收入不高,少交点社保还能得到公司的一些补贴;另一方面热点话题,由于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下降,很多人担心退休时拿不到养老金,因此尽量避免缴纳社保。然而,新规出台后,即使有协议,如果员工举报,公司仍需赔偿。这意味着公司必须按时为员工缴纳社保,这对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大公司通常按规定缴纳社保,而小微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使用廉价劳动力,且这些打工人自己也不愿意缴纳社保。高收入人群通常愿意缴纳社保,因为他们的工资足够支付这部分费用,生活也有保障。低收入者则按照最低标准缴纳,每月需要负担500至600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62亿就业人口中,4.29亿人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对他们来说,每月减少几百元是不小的负担。
一些公司可能会取消部分岗位,将工作外包给灵活就业人员,以避免缴纳社保。这一新规的出台,是因为社保基金确实不够用了。2025年第一季度,35岁以下人群中超过23%的就业人员选择不缴纳或中断社保,较2024年同期上升了8.6个百分点。不仅养老基金不足,一些地方的医保基金也出现赤字。北京从2023年的结余3.5亿元变为2024年的赤字5.2亿元,上海在2023年就出现了13.9亿元的赤字。天津、苏州、河北和江西的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广东省官方辟谣称没有出现赤字,但结余已大幅减少。社保新规落地背后有什么深层问题 信任与经济双重压力 社保新规落地背后有什么深层问题 信任与经济双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