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强攻自研芯片有何底气 挑战与转变
7月31日,芯片架构巨头Arm Holdings宣布将加大对自研芯片的投入,这一决策标志着其长期以来依赖知识产权授权的商业模式迎来重大转折。然而,这一消息并未挽回资本市场的信心,美股周三盘后Arm股价大幅下跌8%。
当天,Arm发布的第一财季财报显示,当期销售额为10.5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0.6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35美分,与预期持平。对于第二财季,公司预测调整后每股利润在29美分至37美分之间,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6美分;营收预计在10.1亿美元至11.1亿美元之间,与预期的10.6亿美元一致。
Arm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构建的生态体系,全球大部分智能手机处理器依赖其架构授权,客户包括高通和英伟达等。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增长乏力,Arm的业绩增长也面临着较大压力。此前,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Arm进入数据中心市场,开始与亚马逊的云计算部门等合作。但随着Arm战略的转向,公司将不得不与原有客户产生竞争。
Arm首席执行官Rene Haas表示,公司计划打造包括小芯片(Chiplet)、物理芯片、主板、系统在内的全套产品。Chiplet作为大型芯片的模块化缩小版本,每个模块可以执行特定功能,设计人员可以将其用作构建块来形成完整的处理器。
事实上,Arm的自研芯片计划早有迹象。2024年12月,在与高通的诉讼庭审中,高通指控Arm通过CSS业务与客户竞争,并出示文件表明Arm正考虑设计自有芯片。而在今年年初,也有消息称Arm首款自研芯片将由台积电代工,Meta可能成为首批客户之一。
CSS是Arm近年来推出的利润率较高的产品之一,通过整合IP形成半定制化服务,此次自研芯片可看作是该业务的进一步延伸,旨在将IP、CSS解决方案整合为可直接销售的物理芯片,尤其瞄准利润较高的数据中心市场。
Gartner的研究副总裁盛陵海认为,从Arm的股价来看,资本市场已经有所反应。做芯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市场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风险较大,还会引起现有客户的不满。“因此,英伟达核心的CUDA软件平台也开始支持RISC-V指令集架构。”
业内普遍认为,Arm的自研芯片战略面临多重挑战,除了影响客户关系和合作信任度,高昂的成本也将增加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不过,Rene Haas并未透露新战略投资转化为利润的具体时间表,也未透露该计划中可能推出的新产品的具体细节。Arm强攻自研芯片有何底气 挑战与转变 Arm强攻自研芯片有何底气 挑战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