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丽友溜溜梅攻占货架 山姆糊涂了吗 选品策略遭质疑及宗庆后百亿元家族信托迷局 继
山姆卓越会员小林最近感到不满。山姆近期下架了太阳饼、米布丁、低糖蛋黄酥等明星商品,同时引入了好丽友低糖派、溜溜梅、徐福记燕麦蛋糕、盼盼等大众品牌。不少消费者质疑山姆的选品逻辑从“全球尖货”转向“超市通货”,削弱了会员费的价值。目前,在山姆会员商店APP上已无法搜到引发热议的好丽友派等商品。有消费者致电山姆会员商店全国客服热线询问原因,客服表示在全国线上确实已经下架了这些商品,但具体原因暂时不清楚,也未接到相关通知。
山姆为沃尔玛旗下的仓储式会员商店,其会员分为普通会员和卓越会员,前者年费260元,后者680元。高昂的会员费背后是山姆独特的选品策略和商品开发能力。山姆不只是充当商家和顾客之间的搬运工,还会针对不同商品进行产品开发。例如,首创升级版日式便当,将传统便当升级为含30%以上蛋白质的健康轻食。山姆还曾带火了很多网红产品,如35。8元24个的麻薯、39。8元一整只的烤鸡、68元16个的瑞士卷等。
相比传统商超,仓储式会员店的门店面积更大,SKU量更精简,一般在3000~5000种。这意味着每个细分品类中只有1~3件商品。有限的SKU对选品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卖出更大的量和更高的客单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持续保持高销量、高库存周转率以及更低的毛利率。差异化是关键,山姆内部有一句话,“满大街都有人做的东西,我们就不做了”。几年前,山姆甚至陷入“二选一”风波,家乐福盒马指出旗下会员店供应商受到山姆施压,被迫“二选一”,导致部分商品被供应商以回购方式买空。
在宗庆后去世一年半后,娃哈哈集团的平静被彻底打破。2025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收到一份申请:三名美国籍青年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要求冻结娃哈哈董事长宗馥莉名下汇丰账户中的18亿美元,并追索其父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离岸信托权益。
截至2024年5月,约有110万美元从该汇丰账户中转出。原告方律师表示,宗继昌等三人正试图阻止宗馥莉处置、处理或贬损账户中资产的价值。目前,原告三人与宗馥莉已就资产继承问题在香港和杭州两地法院展开诉讼。香港法院的争议焦点是规模达21亿美元的家族信托资产,而杭州法院则围绕价值超过200亿元的股权继承权进行博弈。
据媒体报道,原告方在诉状中声称,2003年宗庆后指示下属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21亿美元离岸信托,受益人为三名非婚生子女,每人名下各有一笔7亿美元的资产。但由于当时资金不足,信托仅部分注资,剩余款项需通过娃哈哈集团分红逐步补足。截至2024年初,该账户余额约为18亿美元。法律文件显示,截至2024年5月,约有110万美元从该账户被转出。原告方律师表示,宗继昌等三人正试图阻止宗馥莉处置、处理或贬损账户中资产的价值。
宗馥莉方面强调涉案账户资金实为东南亚市场拓展储备金。她的律师团队向香港法庭提交了2023年海外业务预算报告,证明110万美元转账用于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一个关键且令人费解的问题是,若原告方所声称的家族信托早已合法设立,为何对应的账户资金能如此轻易地被转出?通常情况下,家族信托具备严谨的资产隔离与保护机制,资金的使用和转移应受到严格限制与监管。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直到新世纪的头十年,咱们在西藏上空的态势,就6个字:攻不了,守不住。
1962年我们不是在地面上把印度打得落花流水吗?怎么一到天上,就反过来了?
首先你得明白,在高原上开飞机,跟你我开车上个坡完全是两个概念。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空气稀薄得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多。发动机因为缺氧,推力能凭空少掉三分之一,飞机的升力也跟着大打折扣。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咱们的飞机,别说满载弹药去打仗了,能把油箱加满、顺顺当当飞起来,都已经很不错了。
咱们的机场,像拉萨贡嘎、日喀则和平,海拔动不动就三四千米。而印度那边呢?他们的大多数前进机场,比如提斯浦尔、贾布瓦(,都建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平原上,海拔不到一百米。
这种先天的地理劣势,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扼住了中国空军的喉咙。
地理是天生的,那装备总能想想办法吧?可惜,在那个年代,咱们也真的是有心无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咱们的航空工业还在蹒跚学步。空军的主力是什么?是歼-6、歼-7。这些飞机,说白了就是仿制苏联五十年代的米格-19和米格-21。性能本来就有限,再加上高原,战斗力更是大打折扣。
歼-6,我们亲切地叫它“六爷”,是一款优秀的格斗机,但在高原上,它爬升到作战高度需要十几分钟,速度和航程都严重受限。而对面的印度空军,早早就从苏联拿到了正版的米格-21,后续还有性能更强的米格-23、米格-29,甚至从法国搞来了“幻影”2000。
装备的代差是赤裸裸的。 人家的米格-21在高原上飞得风生水起,我们的歼-6追不上。人家八十年代的“幻影”2000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对地攻击能力和超视距空战能力,我们的歼-7还在为怎么在高海拔安全起降而头疼。
更要命的是航电系统。那时候我们的飞机,雷达基本就是个摆设,飞行员打仗主要靠一双眼睛,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拼刺刀”。可是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云层和雪山就是最好的掩护,等你肉眼看到了对方,人家可能早就锁定你,发射导弹了。
这种“看得远打不着,看得近打不过”的局面,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印度战机频繁地沿着实控线飞行,搞侦察,搞挑衅,我们很多时候只能在地面雷达上看着一个个光点来了又走,飞机起飞了也拦不住。这不叫“守不住”,什么叫“守不住”?
这种日子,终于在新世纪迎来了曙光。要说转折点,必须提一个名字和一个型号——宋文骢院士和他的歼-10战斗机。
2003年,歼-10正式服役。这款被军迷们爱称为“猛龙”的国产三代机,是中国航空工业几十年卧薪尝胆的结晶。它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高原作战的需求。优秀的鸭翼布局带来了超强的机动性,而国产的涡扇发动机,虽然也经历了坎坷,但最终顶住了压力,保证了歼-10在高原上也能有充沛的动力。
当第一批歼-10部署到西部战区时,整个西藏上空的攻守态势,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我们的飞行员终于有了一款能在性能上与印度“幻影”2000和米格-29相抗衡的战机。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主动权。
紧接着,故事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中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基建能力开始发力。
光有先进飞机还不够,后勤跟不上,一切都是白搭。从2000年以后,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始在西藏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青藏铁路的通车,不仅仅是一条经济和旅游线路,它更是一条钢铁大动脉,源源不断地将航空燃油、弹药、备件运上高原,彻底解决了我们高原机场的“吃饭”问题。
同时,一大批现代化的永备机库、加固跑道、先进的导航和雷达站在雪山之间拔地而起。日喀则、阿里昆莎等一批新建和扩建的高原机场,直接顶到了边境一线。这些机场的设计标准和保障能力,远非当年简陋的临时机场可比。
现在,我们的战机从阿里昆莎机场起飞,几分钟就能抵达边境争议地区上空。过去那种飞半天才能到前线的窘境,一去不复返。我们硬生生地用钢筋水泥,把地理上的劣势,给抹平了,甚至还反超了。
如果说歼-10是吹响了反攻的号角,那歼-16和歼-20的出现,则是直接宣告了游戏规则的改变。
歼-16,被誉为“炸弹卡车”,是一款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它拥有巨大的航程和高达12吨的载弹量,还装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
在高原上,歼-16可以挂载全套的空对空和空对地弹药,执行长时间的巡航和打击任务。它的作战半径,足以覆盖印度北部的大部分重要目标。
而歼-20“威龙”,则是不折不扣的“王炸”。作为一款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它的出现,让中印空中力量的对比,瞬间拉开了代差。
到了今天,歼-20早已常态化部署在西部战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当印度的雷达操作员还在紧盯屏幕,试图从杂波中寻找目标时,我们的歼-20可能已经在他头顶的万米高空,好整以暇地喝着茶,将下方基地里每一架飞机的型号、位置都看得一清二楚。
隐身能力,意味着单方面的战场透明。 你看不见我,但我看得见你。我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起攻击,而你只能被动挨打。这就是五代机带来的碾压性优势。印度虽然紧急从法国购买了36架“阵风”战斗机,但这在成体系的歼-20和歼-16面前,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攻守之势,异也!
如今,我们再看西藏上空,那四十年的憋屈早已烟消云散。
最近西部战区的一次演习中,多架歼-16D电子战飞机与歼-20编队,在高原上空进行了实战化对抗。歼-16D负责“开路”,用强大的电子干扰压制“敌方”雷达,让整个空域变成对我们单向透明的“真空”;随后,歼-20如幽灵般切入,对关键节点进行“点穴式”打击。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反观印度,他们的苏-30MKI机队妥善率一直是个大问题,国产的“光辉”战斗机折腾了三十多年,至今难堪大用。他们引以为傲的S-400防空系统,在面对歼-20这种隐形目标时,探测距离和效果都要大打折扣。
四十年前,我们是“攻不了,守不住”。我们的飞行员开着歼-6,眼睁睁看着人家的飞机在边境线上空盘旋,那种屈辱和不甘,刻骨铭心。
四十年后,我们的歼-20在喜马拉雅山巅巡航,俯瞰着整个南亚次大陆。我们的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这片天空,我们不仅守得住,更能攻得出去。
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这背后,是几代航空人的艰苦奋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爆炸式增长,更是一代代高原军人,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