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瘦”与“运动瘦”哪个更靠谱 科学减重的真相(《动画大放映》 20250509
夏天,大家更重视减重了,各种速效减重法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懒人减重法,不动也能瘦。”“8分钟瘦身操,每月掉10斤”……而在减重这场持久战中,关于“饿瘦”与“运动瘦”哪个更靠谱的争论从未停歇。有人坚信“七分靠饿,三分靠练”,通过严格控制饮食甚至饿肚子来减重;也有人选择“三分靠饮食,七分靠锻炼”,利用频繁的高强度运动来瘦身。那么,在减重过程中,我们究竟该选择哪种方法呢?
减重的核心机制在于能量负平衡,也就是能量摄入低于能量消耗。“饿瘦”主要依靠减少食物摄入来制造能量缺口,这种方法在短期内会带来体重的快速下降。然而,快速减掉的体重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肌肉和水分。肌肉减少与基础代谢率的下降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是指人在清醒且处于极度安静状态时,为维持基本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体温)所必需的能量消耗。一旦基础代谢率降低,减重难度就会明显增加,并且在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极易反弹。长期采用“饿瘦”的方法,会导致身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必需营养素,可能引发肌肉衰减、免疫力下降、贫血、脱发等问题,甚至导致女性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相比之下,“运动瘦”是通过增加能量消耗来制造能量缺口。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抗阻运动,都可以加速脂肪的氧化分解,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改善心肺功能,提升人的整体健康水平。然而,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刺激食欲,导致运动后能量摄入增加,从而影响减重效果。与“饿瘦”相比,“运动瘦”的人体重变化相对较慢,需要持续坚持,才能看到明显效果。如果运动方法不当,还可能导致肌肉拉伤或关节磨损等运动损伤。
减重不能单靠“少吃”或“多动”,需要双管齐下,共同制造能量缺口。日常饮食要注意控制总能量,以每天制造500大卡的能量缺口为宜。三餐定时定量,防止长时间饥饿引发暴饮暴食,影响减重进度。减重期间尽量在家就餐,外卖食物常常重油重盐,且高能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占比高,不符合饮食清淡、少油少盐、控制能量的要求。具体来说,减重期间要避免食用煎炸食物、肥肉、五花肉、动物内脏、鸡翅、猪蹄、鸡爪、芝麻酱、大量坚果等高脂肪食物。全天烹调油用量控制在20~30克,尽可能多采用蒸、煮、拌、烩等少油、健康的烹调方法。甜食堪称减重路上的“拦路虎”,蛋糕、黄油面包、点心、巧克力等高糖高脂,通常会被列入减重食物“黑名单”。同时,要避免饮用饮料、奶茶、果汁,日常饮水不妨用白开水、淡茶水或柠檬水,健康又解渴。饥饿感往往是减重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所以,大家应优先选择能量低、饱腹感强的食物。非淀粉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在午餐和晚餐中应占到食物的一半以上。主食讲究粗细搭配,用玉米、山药、芋头、杂粮等代替主食中一部分精细米面。值得注意的是,饮食中的蛋白质一定要足够。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鱼虾鸡胸肉、大豆制品、脱脂奶、瘦牛肉等,可以有效降低肌肉流失的风险。
有氧运动是减重的重要助力,每周应坚持超过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减重效果会更好。中等强度运动是指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常见的运动形式有跑步、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最大心率可通过220减去年龄(岁)估算。此外,力量训练也不可或缺,肌肉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常见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建议每周做2~3次。
在减重全过程中,我们的目光不能只局限于体重秤上的数字变化,更应该关注体成分的改变。科学、健康的减重方式是在降低体脂率的同时,尽量保留甚至增加肌肉量。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减重成功的关键,告别熬夜,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戒烟忌酒,去除健康隐患和额外能量;足量饮水,加速新陈代谢;放慢进食速度,做到细嚼慢咽,避免摄入过量食物。当饥饿感来袭时,可以适当吃些健康小零食,如黄瓜、西红柿、无糖酸奶、脱脂牛奶、一小把原味坚果、半截玉米、纯燕麦片等。这些食物饱腹感强,对血糖影响小,但切记要控制总量。减重绝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唯有将健康理念融入每一个生活细节,我们才能收获持久的轻盈体态。
马伊琍又一次被顶上了风口浪尖。
只不过,这次可不是因为她感情事上的老黄历。
而是在表达母女关系时。
一句话失当,被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电影《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上映在即,作为主演的马伊琍出席首映礼,将头发扎起来,整个人的气场都提起来了。
瓜卖得好不好,吆喝声得占一半。
电影聚焦一对东亚母女,失控、撕裂,媒体便以这为引子,让她聊一聊母女关系。
家里就有俩女儿,大女儿叫文君竹,继承了妈妈美貌,五官生得开阔明朗,自带一股星味。
想来她是马伊琍跟文章感情最好的时候的生出来的,毕竟有一众所周知的小名,叫文爱马。
而小女儿则极少出镜。
一个刚过青春期,一个准备青春期,马伊琍又恰巧处在更年期阶段,还没男人调和,那家庭氛围,估计随时冒火星子,刀光剑影的。
问题一出来,马伊琍的话匣子就没兜住,下意识拐到自个身上。
说母女关系,是亲子关系中最难处理的一种,基本就是一个相爱相杀,还有点雌竞的成分在里面。
这话一出,瞬间炸锅。
要知道,雌竞一词,搁动物层面,是为争取繁衍后代,出现的同性相争的现象,若放在母女关系上,显然是不合适的。
对于大多数母亲而言。
恨不得所有美好降临到女儿身上,何来的竞争。
一词之差,往往谬以千里。
因为一句话,马伊琍就被舆论腥风血雨的围剿,本想卖弄一下语言艺术,结果落了个下乘,闹出笑话。
不过,我想,马伊琍说的恰恰是现实,而非理想状态。
她说的雌竞不是一种具体的竞争。
说的是一种处境。
比如母亲对女儿的习惯性掌控受到了女儿成长中的挣脱和反抗,是话语权和权力的争夺,尤其父亲缺位的单亲家庭。
不得不说,马伊琍是有点东西的。
如果把她那段采访看全,是既戳中痛点,又指明了出路:要先爱自己,再去爱别人,否则女儿也会周而复始的去复刻母亲走过的那条路。
马伊琍的敢说,从来都不是一时冲动的脱口而出,而是经事后的通透与底气。
被说强势,她反驳,不是天生下来就是,是环境所致,依靠不到别人,被逼出来的强大。
聊到剩女多的话题。
马伊琍更是大胆开麦,尽是妈宝男、啃老的…都非常不独立,他们跟不上优秀女性的脚步。
她更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无论做演员,做妈妈,都不是全天候,工作和家庭总有一方要随时让步,再忙碌也要腾出一个地方给孩子。
没袒露自个的不容易,却让人看到做妈妈的不容易。
提起马伊琍,她那一段爱得滚烫却也疼得透彻的感情事,是绕不开的。
当初跟文章,年龄上就差一截,且一开始是马伊琍名气大点,文章属于圈里谁都不认识。
一个被仰望,一个在角落,这段感情里,他一直是有自卑感在的。
马伊琍活得很率真,她就敢明目张胆拉起他的手,走在大街上。
文章也没泄气,确定恋爱关系后,就是奔着结婚去的,工资会上交,主动要求把钱划到马伊琍账上,一看马犯脾气了,他立马认错。
越深挖文章,能感觉到他是一个内心深处藏着一股强烈的傲气的人。
起初,在马伊琍跟前,还能被压制住,她说他很听话,也承认他的小叛逆,绝非那种强势管夫的类型,而是恩威并施。
用马伊琍的话来讲,即很民主,明事理的去经营。
像是已婚女明星都有的“查岗”技能,马伊琍坦承,从来没有过,这样会显得自己特没自信。
家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事,马伊琍也从不让文章沾手,他心思就全扑在事业上。
一个人起势,是挡不住的,奋斗,蜗居、雪豹、裸婚时代…拍什么爆什么,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一路太顺,就容易飘。
行事全凭着性子来,就很得罪人,更一点点挣开马伊琍捏在手里的绳,本不该有的贪念,在遇见姚笛后,滋生疯长。
开始不甘心于马背后的“小男人”。
被媒体捅破后,就等着看马伊琍的态度。
她却没翻脸,权衡之下,没有潦草结婚,表现的强悍、坦然,一句且行且珍惜,夫妻俩再“双双把家还”。
一段感情但凡有了隔阂,再怎么努力那条疤痕都会在的,迟早有一天还是会撕裂。
2019年,马伊琍跟文章官宣离婚,这个时间节点很值得玩味,同一天,姚笛前脚昭告结婚的喜讯,马伊琍后脚亮出离婚的消息。
这招实在是招,既放过了自己,也断了文章和姚笛的念想,趁她大喜,晦气一番,终报了一个晚来的仇。
苍老颓唐、困境难解,后来的文章,真应那句老话,爱妻者风生水起,亏妻者百财不入。
马伊琍似乎也有手段,能助他起,也能把他打落。
当初文章的直觉是对的。
“最牛的一件事,是我的女人的叫马伊琍。”。
马伊琍其实很像她戏里角色的“集合体”!
罗子君的觉醒,玲子的精明,张凤侠的真实,也就紫薇时期,尚且温柔,单从她的面相,就从来不是小女人类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