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成性,连25岁女星也不放过!这一次没人能救得了72岁的曾志伟及血铅异常幼儿园
最近TVB高层乐易玲办66岁生日宴,本来是个喜事,大半个香港娱乐圈都去了:佘诗曼、林峰这些熟悉面孔全在,现场星光闪闪的。
可谁想到,最后引爆全网的,却是曾志伟和一位25岁姑娘邓凯文的一张合照。
照片里,72岁的曾志伟在椅子上坐着,正对着镜头比耶。
邓凯文蹲在他前面,身体离他很近,肩膀都快碰到曾志伟的腿了,她脸朝着镜头,一只手比着剪刀手,另一只手很随意地环绕着曾志伟。
两人都笑得很灿烂,完全没觉得哪儿不对劲。
可网友一看,直接炸锅了:“这姿势也太暧昧了吧?”“亲生父女都不会这么拍啊!”。
邓凯文是谁?她是2023年落选港姐,后来靠口才和外形被TVB签下,现在在热门节目《东张西望》当主持。
因为穿着风格比较大胆,还被封了个“东张女神”的名号。
她入行才两年,正是拼命往上爬的时候,这次在合照里主动贴近曾志伟,难免被人怀疑是不是“借机博眼球”,毕竟曾志伟可是TVB的大老板,手里资源多得很,在娱乐圈分量很重。
事后她还点赞了这张争议照片,更是让人觉得她不太在意舆论怎么说。
至于曾志伟,也在舆论爆发后出来回应,他说那姿势是“摄影师为了画面动感让摆的”,并且特意说明和邓凯文“纯粹是工作伙伴”,让大家别想歪了。
但网友压根不信这套,主要是他以前那些事儿太多了,大家觉得这哪是巧合,分明就是故意的。
可以说,曾志伟在娱乐圈混了半辈子,演技没得说,拿过金像奖、金马奖,在镜头前演什么像什么。
然而这些年,大家提起他,第一反应常常不是电影里的角色,而是他那些没完没了的风流账。
2023年网红“疯狂小杨哥”在厦门开公司,曾志伟作为嘉宾出席。
现场镜头拍到他直勾勾盯着女网红乔妹的胸部看,又是吐舌头又是咽口水,表情猥琐到让很多人当场不适。
同一年,26岁的马来西亚模特黎峇菈过生日,曾志伟突然凑上去亲她脸颊,把人家吓得往后一缩。
事后他轻飘飘一句“礼貌祝福”就带过了,可这种“礼貌”谁看了都觉得不对劲。
时间再往前倒,2008年在《欢乐满东华》筹款的后台,他喝醉了竟然当众拉扯女艺人邱凯敏的裤子。
更过分的是,他还把手伸进曾华倩的衣服里乱动。
还有2006年那次,录制节目时,他公然把手按在了女嘉宾陈文静的胸部,这个举动当场被观众看到,现场一片惊愕。
这些事当年在港媒小范围传过,现在被网友翻出来,配上他那些“贴面搂抱”范冰冰、让杨幂靠肩、摸周冬雨手腕的旧照,活脱脱拼出了一部“揩油图鉴”。
但真正让他名声跌到谷底的,是两桩更严重的指控。
2018年,“靓绝五台山”的蓝洁瑛生前采访视频曝光,她亲口指控曾志伟性侵,说这件事彻底摧毁了她的精神,导致她事业尽毁、晚景凄凉,最终55岁便抑郁离世。
尽管曾志伟火速开发布会否认,说视频是“剪辑捏造”,可蓝洁瑛的悲惨结局摆在眼前,很多人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更让大家震惊的是,早年拍电影时,曾志伟被爆强迫一位19岁的女演员在镜头前“假戏真做”,默许外籍人员对她实施侵犯。
女孩的人生从此毁了,可他却轻描淡写地称这是“为艺术献身”。
这种冷血,比任何花边新闻都更让人心寒。
私生活方面,他的两段婚姻也充满争议。
第一任妻子王美华说过,结婚当晚他人就不见了,连着三天跟朋友在外面喝酒瞎混。
第二任妻子宋丽华,和他没结婚就在一起住了很久,还生了两个孩子,直到1989年才去把结婚手续给办了。
婚后宋丽华带孩子移居加拿大,留他在香港“自由”快活。
他曾公开说:“她拿了钱,我得了自由。”这种话,把婚姻关系说得像一场交易。
至于他的绯闻对象,那更是数不清。
2001年歌手关淑怡被传未婚怀孕,当时她和曾志伟同居半年,狗仔还拍到她从他家开车出门。
虽然后来关淑怡澄清孩子生父是不丹活佛,但曾志伟当时是头号嫌疑人。
还有徐婉薇、林宛、杨嘉雯等女星,都曾因拿过他给的资源而卷入绯闻,林宛甚至被拍到买验孕棒,可见关系混乱到什么地步。
不过既然曾志伟的名声这么差,为什么总能全身而退呢?
说到底,是香港娱乐圈的“大佬文化”在撑腰。
一位匿名制片人说得直白:“在粤语圈,曾志伟这种掌握资源的人,行为标准早被默许放宽了。”。
每次出事,流程都差不多:越界行为→舆论发酵→轻描淡写解释→同行沉默→事件冷却→继续活跃。
如今72岁的曾志伟,地位依旧稳如泰山,可名声早被自己挥霍得所剩无几。大家提起他,先想到的不再是演技,而是那些数不清的花边和争议。
当“老顽童”的玩笑标签盖不住越界的实质,观众也终于明白:有些人戏里戏外,根本是两副面孔。
血铅异常幼儿园用彩绘颜料制作食品热。
甘肃天水麦积区培心幼儿园251名幼儿血铅异常事件,以触目惊心的数据撕开了民办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的黑洞——233名儿童铅中毒、2份食品留样铅含量超标2600倍、8名责任人被刑拘。这场“毒从口入”的公共卫生危机,暴露出民办教育领域“逐利至上”的价值观扭曲,更折射出监管体系在“规模扩张”与“质量管控”之间的失衡。
法律底线:从“违规操作”到“故意犯罪”的质变涉事园长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为压缩成本、吸引生源,指使后厨人员网购明确标注“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制作面点,其行为已突破《刑法》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红线。查获的颜料铅含量超标数据与食品留样检测结果形成完整证据链,而“藏匿剩余颜料”的细节更坐实其主观故意。对比2024年某地幼儿园“误用工业盐”事件中责任人仅被行政处罚,此次刑事拘留8人、取保候审2人的处理,彰显了司法机关对“主观恶意犯罪”的零容忍态度。更值得警惕的是,涉事投资人管理的其他3所幼儿园检测正常,证明这是一起“为利益主动作恶”的孤立事件,而非系统性管理漏洞。
健康代价:儿童铅中毒的“不可逆损伤”233名血铅异常幼儿中,部分儿童已出现腹痛、贫血、注意力涣散等症状。根据《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血铅值超过100μg/L即可诊断为高铅血症,而培心幼儿园儿童铅中毒的严重性远超普通环境暴露——三色红枣发糕铅含量达1052mg/kg,是国标限值的2104倍。这种“急性摄入”导致的铅中毒,可能造成儿童智力下降5-10分、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影响生殖系统发育。国家联合医疗组采取的“驱铅治疗+心理干预”方案虽能缓解症状,但无法逆转已形成的认知损害。当251个家庭的未来被一管彩绘颜料改写,任何补救措施都显得苍白无力。
监管失守:从“制度空白”到“执行溃败”的链条断裂尽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4月施行的《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园长为第一责任人、300人以上幼儿园需配备专职食品安全总监”,但培心幼儿园的违规操作贯穿全链条:采购环节未查验颜料食品级认证,加工环节未执行“色标管理”,留样环节未做到“48小时保存+双人双锁”。更讽刺的是,该园2022年8月才取得办学资格证,却在短短3年内构建起“园长决策-投资人默许-后厨执行”的犯罪网络。这暴露出民办幼儿园监管的三大漏洞:其一,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对“非食品原料用于食品加工”的危害认知不足;其二,教育部门对民办园投资人背景审查流于形式;其三,家长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直到儿童集体出现症状,隐患才被暴露。
反论点驳斥:“低成本运营”难掩犯罪本质有观点认为,民办幼儿园使用廉价原料是“生存压力下的无奈选择”,但数据揭示了其逐利本质:天水市普通民办园月均收费约1200元,而培心幼儿园收费达1500元,其投资人同时经营3所幼儿园,完全具备合规运营的经济能力。选择彩绘颜料替代食用色素,每公斤成本可降低80%,但这种“节约”是以儿童健康为代价的犯罪。对比茶颜悦色等企业“自建食用色素生产线”的成本投入,培心幼儿园的“创新”实则是对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践踏。
破局之道:构建“技术+法律+社会”三重防线破解民办园食品安全困局需多管齐下:其一,强化技术防控,推广“AI明厨亮灶”系统,通过图像识别自动预警“非食品接触面操作”,杭州某区试点显示该技术可使违规操作减少73%;其二,完善法律追责,建议将“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纳入《刑法》第408条“环境监管失职罪”范畴,对监管部门责任人实施“双罚制”;其三,激活社会监督,建立“家长食品安全委员会”,赋予其随机抽查、调阅监控、联合举报等权力,北京某民办园的实践表明,家长参与可使食品安全投诉量下降65%。
当233名儿童的血铅值成为衡量教育良知的标尺,这场危机不应仅止于对8名犯罪者的惩处。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最严新规”到天水市政府的“全面排查”,从联合医疗组的“生命接力”到心理疏导团队的“心灵重建”,社会各界正在用行动弥补过失。但真正的救赎,在于让每个幼儿园的厨房里不再出现“不可食用”的标签,在于让“儿童优先”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刻在每块面点、每滴水源、每项制度中的基因。毕竟,我们无法为孩子重写童年,但至少可以守护他们碗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