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内容

通报来了!男子砸火车玻璃7月5日通报男子在列车上砸窗户通风(乾隆八年号称“史

4周前 (07-06)热点关注31

  

前两天网上都在传一个事儿,说有人在火车上砸玻璃换气。现在官方通报出来了,7月5号正式公布的。事情发生在7月2号晚上八点半左右,具体地点在浙江金华那边。当时一趟货运火车突然停下,刚好另一趟客车路过这儿,可能轨道没对上,客车歪了。这事和砸玻璃的人有没有关系还不清楚,但同一时间客车里出了另一件事。

  

乘客拍的视频里能看出来,车厢里特别闷热,温度高的吓人。有几个人因为太热都难受得不行,开始有人急了。有个男的直接砸了车窗,可能是想透透气。官方说他没受处罚,就是批评教育了一下,破损的窗户已经修好了。

  

后来查监控发现,当天车厢空调确实出了问题。温度计显示快四十度了,难怪大家受不了。有些人觉得这男的虽然不对,但也是没办法。不过铁路部门提醒,就算天气再热,火车正常开的时候砸玻璃就是违法,毕竟玻璃是安全装置,万一出事麻烦大了。

  

处理结果出来后,网上讨论挺多的。大部分人都能理解高温下的紧急情况,但也有人担心这样会助长效仿。铁路方面倒是动作快,窗户第二天就修好了,效率还挺高。

  

最近铁路系统好像也在搞新设备,听说要在每节车厢装个安全透气阀。以前要是遇到这种事可能只能砸玻璃,现在有专门的开关了。这个设计应该能解决高温问题,同时避免破坏设施。

  

其实这事儿也反映出现在的管理更柔性了,虽然违法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没严惩。不过规矩还是得遵守,毕竟车上几百人安全都是大事。铁路部门最近还加强了车厢温度监测,以后空调故障应该能及时发现。

  

最近天气热,不只是火车,公交车地铁也常遇到类似问题。很多人建议公共场所多装点应急设备,别等大家急了才想到办法。这起事件算是给交通部门提了个醒,得提前考虑各种突发情况。

  

现在网上还能看到当时的视频,画面里确实热得吓人。那男的一拳拳砸玻璃的样子挺狠的,破窗户边上都有裂纹了。修好的时候估计花了好几千,但比起乘客安全这点钱算啥。

  

铁路部门现在除了装新设备,还在培训乘务员应对高温应急。以后要是再出现类似情况,可能不用靠砸玻璃了,直接按个按钮就行。这设计还挺人性化的,既解决问题又不违反规定。

  

其实很多乘客都说过,车上温度太高确实危险。特别是人多的时候,容易中暑啥的。现在有了解决办法,大家出行也能放心点。只是新设备得真管用才行,别到时候按不动又要动手。

  

总的来说就是这么回事。砸玻璃的人运气好没被重罚,铁路也趁机改进了设施。高温天大家出行都需要注意,但遇到问题最好别自己动手,按规定来才稳妥。新措施已经上了,往后这样的事应该不会再有了。

  

各位看官,您好!这里是阿沈——沈从史,您身边的热点小助手,帮您在家看尽天下新鲜事,话不多说,来为您讲今天的故事。

  

现在还没入伏,今年夏天全国多地的气温都已经突破40℃了,有的地方温度甚至更高,一出门就像蒸包子的大蒸笼。

  

提起天气热了,也许有很多朋友不是太清楚,早在25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就曾有过一个“热到离谱”的夏天。

  

那年的高温不仅刷新了古人的认知,连现代气象学家研究后都直咋舌,那家伙,热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温度高的事了,那简直是直接打开了人间炼狱模式。

  

天气为什么会这么极端?乾隆八年那年的夏日,真有这么夸张吗?阿沈带您看看。

  从“正常夏天”到“热疯了”:古人咋熬过来的?

  

1743年农历五月,按往年规律,这时候的北京刚入夏,中午热、早晚凉,庄稼正处在抽穗关键期,农民们正忙着浇水施肥,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六月初的一天,太阳突然“发威”了。

  

据《清实录》记载,那年的六月“日色炎烈,异常亢旱”,普通人可能觉得“天热个人”是口头禅,但当时的老百姓是真扛不住。

  

井里的水晒干了,村口的小河成了“干河沟”,连树叶子都被晒得卷成了“干纸片”,更夸张的是,刚种下的秧苗没几天就被晒得“冒油”,有些甚至直接自燃,地里冒着青烟,远远看像着了火。

  

北京城里的富户也遭了殃,有文献记载,当时富贵人家用铅锡做的茶壶、水盆,竟被晒得“熔成了铁水”,家里的冰窖早空了,买冰得排大队,有时候有钱都买不着,更惨的是仆役丫鬟,大太阳底下干活,中暑倒了一片,有的直接“躺地上就没气了”。

  

但要说最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那时候没空调、没风扇,降温全靠“硬扛”,可太阳晒得人不敢出门,路上的行人要么戴个草帽缩着脖子跑,要么干脆躲在树底下喘气,可树底下更热,树叶都被晒蔫了,根本挡不住太阳。

  那年到底有多热?法国传教士的“死亡记录”

要说最直观的证据,得提到一个法国传教士,名叫哥比,他在中国住了快20年,是个“中国通”,平时爱用酒精温度计记天气。

  

要知道,古代没有现代温度计,古人说“赤日炎炎”都是虚的,但哥比的记录可是实打实的,那年夏天,他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柱“蹭蹭往上涨”,那段时间,没有一天低于四十度的,到七月下旬甚至冲到了44℃以上!

  

后来气象学家把这些数据换算成现在的标准,发现1743年7月20日到25日,北京连续6天气温超42℃,7月25日当天最高温达到44。4℃,这搁现在,也是能上“全球高温榜”的水平。

  

这么热的天,人咋活?《高邑县志》里有详细记载:“大旱,禾尽枯,人多热死。”意思是庄稼全晒干了,人也热死了不少。

  

有的说法更夸张,说路上“热死者形似髑髅(骷髅)”,尸体干得只剩骨头架子,看着像从地狱里爬出来的。

  

连皇宫都扛不住,乾隆皇帝住在紫禁城,本来有冰窖存冰降温,可那年冰窖的冰早不够用了,他后来在诗里写道:冰盘贮清露,终是解烦难,意思是有冰盆装凉水,也挡不住心里的烦躁。

  

实在热得不行,他只能带着大臣去圆明园避暑,可圆明园的树荫下也热得像蒸笼,大臣们也只能再护送着万岁回宫。

  皇帝急了:发冰、赈灾、求雨,全用上了!

  

面对这场“天灾”,乾隆皇帝也慌了,毕竟“民以食为天”,庄稼旱死了,百姓没饭吃,那就是“动摇国本”,所以他赶紧下旨开冰窖赈灾。

  

要知道皇宫里的冰窖本来是给皇家用的,这下全打开了,每天往城里运冰块,分给百姓煮绿豆汤、冰镇粥喝,可冰窖就那么大,冰块根本不够分,很多老百姓排一天队,只能捞到一小块冰。

  

所以他还派人下去赈济,各地官员被要求“驻守城门”,给过路人发水、发药,防止有人渴死、中暑,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贪官把冰块私吞,把药扣下,老百姓骂声一片。

  

无奈只能寄希望于上天,当时的全国百姓都在求雨,乾隆也让大臣们带着和尚道士去庙里烧香、念经,自己也在宫里摆了祭坛,求老天爷“降甘霖”。

  

可折腾了十几天,太阳还是火辣辣的,直到7月26日,两河四省,就是今河北、山西、山东一带,突然下了场大雨。

  

这场大雨也是极端,有史书记载“大雨滂沱,三日不止”,一夜之间气温降了十多度,老百姓这才缓过劲来。

  古人的“热灾难”,给现代提了个醒

这场高温到底死了多少人?官方统计说北京周边死了上万人,但实际数字可能更高,毕竟那时候没户籍系统,很多偏远地区的死者根本没被统计。

  

有人说,那是古代没科技,现在有空调、有预警,不怕,可仔细想想,1743年的高温,本质上是“极端天气”,现在的全球变暖,何尝不是另一种“极端”?

  

那年的灾情给咱们提了个醒,再发达的社会,面对“天灾”也得敬畏自然,乾隆年间的人不懂“全球变暖”,但他们知道“靠天吃饭”。

  

古人所记载的“热死人”绝非空谈,乾隆八年的夏天,44℃的高温和上万条人命,这些记载如今看来也不过寥寥几字,却依然是一场残酷的灾难。

  

现在的人虽然能预测天气、调节室温,但如果继续破坏环境,“热到离谱”的夏天,说不定哪天还会回来。

  

各位看官朋友们,今天阿沈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阿沈下次再来分解,拜拜了您嘞!

  

参考资料。

  

44。4℃有多热?回顾中国“15—19世纪最严重的高温事件”,2025-06-23,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2791家公司已披露一季报 业绩分化明显

   4月28日,A股共有33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其中244家公司实现盈利,88家公司出现亏损。在当日公布财报的公司中,17家公司的营收超过了50亿元。中国交建、格力电...

上海徐汇一新房项目开启认购 绿城·潮鸣东方启动认购

   4月28日,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绿城·潮鸣东方项目开始认购。该项目将推出120套准售房源,面积从274平方米到584平方米不等,备案均价为每平方米19.5万元,认购时间为4月28日至5...

神十九乘组撤离空间站踏上回家之旅 东风着陆场准备就绪

   4月30日4时,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计划当天中午返回东风着陆场。分离前,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

新娘领着英国新郎回家结婚,英国女婿文质彬彬改口敬茶

新娘领着英国新郎回家结婚,英国女婿文质彬彬改口敬茶

   新娘领着英国新郎回家结婚,英国女婿文质彬彬改口敬茶。...

33岁抗癌博主小杨哥离世 与脑癌抗争一年后陨落!

   33岁抗癌博主小杨哥离世    【33岁抗癌博主小杨哥离世】4月28日凌晨,云南昭通33岁抗癌博主“小杨哥”(...

孙颖莎发言 身旁小朋友探头看 萌态十足引关注

孙颖莎发言 身旁小朋友探头看 萌态十足引关注

   近日,在五四青年颁奖典礼上,孙颖莎与小学生站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画面十分可爱。当孙颖莎发言时,小朋友们纷纷探头注视她,网友们戏称这场景就像是自己见到孙颖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