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高温天用艾叶泡澡泡出热射病 警惕高温致命风险及小伙脖子肿痛开刀取出7颗瓜子
中暑不是小问题,尤其是热射病,一旦发作可能危及生命。很多人对这种疾病的严重性了解不足,特别是老年人,多晒十分钟太阳就可能从“有点热”变成“晕倒”。北京曾有一位70多岁的大爷,在高温天下午三点在菜市场晕倒,送医时体温达到41℃,医生立即下了病危通知。早上他还精神十足地买菜,短短几小时就差点丧命。这不是个例,每年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地都有类似的悲剧发生。
热射病是人体调温系统崩溃的结果。正常情况下,身体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来散热,但当外部温度过高且湿度大时,汗液无法蒸发,热量积聚在体内。核心体温迅速升高超过40℃,器官开始衰竭,人会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死亡率超过50%。
西医解释说,老年人基础代谢慢、汗腺退化、心肺功能不如年轻人,再加上长期服用降压药、利尿剂等药物,身体水分调节能力更弱,更容易中暑。中医则认为老年人阳气不足,抗热能力差,容易被热射病侵袭。
预防热射病不仅仅是靠喝水,很多老年人本身就不太渴,等到口干才喝水已经晚了。正确的做法是避热、补水、调养阳气。室内不通风会导致温度上升,建议使用空调并定时通风,保持适度湿度。每天定时定量喝温水,少量多次,可以适当喝些绿豆汤、冬瓜水、莲子羹等清热解暑饮品,但不要贪凉。
阳气不足也是老年人防不住热射病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晒太阳、泡脚、吃温补食物等方式调养阳气。心理层面也很重要,很多老人觉得年轻时能扛住,现在也一样,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江苏一位82岁的老太太,家里没装空调,只用电风扇降温,结果午后晕倒在厨房,体温超过42℃,抢救三天才脱离危险。她醒来后还说:“不就是热一点吗?”这说明很多老人对热射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嗑瓜子是许多人闲暇时的小爱好,但深圳程序员阿伟却因瓜子遇到了离奇的事。一天,阿伟的脖子突然肿了一块大包,压迫到耳神经,令他疼痛难忍,于是来到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医生为阿伟做了检查和抗生素治疗,但脓肿消退情况并不理想,随后进行了排脓手术。在冲洗脓液时,意外发现脓液里存在黑色异物。经过病理化验,发现这些黑色异物是植物类物质,最终确认是7粒瓜子。
进一步检查发现,阿伟患有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梨状窝瘘。这种畸形是因为胎儿发育时咽喉与颈部组织未能完全分离,在咽部梨状窝与颈部之间形成异常瘘管。这条细长的窦道像一条暗渠,一端开口于咽喉,另一端可延伸至颈部深层组织,成为细菌和异物入侵的“秘密通道”。阿伟脓包里的瓜子就是通过这条先天的“秘密通道”进入脖子里的。
阿伟回忆起20年前的一个夏天,他的脖子同一位置也发生过类似的肿痛,当时吃了药就好了。医生推测,那次可能是瓜子通过吞咽动作进入梨状窝瘘口,但由于感染较轻,药物压制后未被察觉。瓜子在颈内潜伏下来,携带的油脂和蛋白质成为细菌的“营养基”,在窦道内形成慢性炎症。这次因为连续熬夜加班导致免疫力下降,潜伏多年的感染终于全面爆发。
医生通过支撑喉镜用等离子刀封闭了阿伟的瘘口,这是一种微创治疗,不会在脖子上留下切口。告别了陪伴20年的瓜子,阿伟满意地离开了医院。
医生提醒,如果婴幼儿出现反复颈部脓肿,家长应引起警惕,建议进行咽喉内镜筛查。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很可能是梨状窝瘘的预警,建议立刻前往耳鼻咽喉科进行专业检查,避免因感染等问题引发严重并发症:反复颈部肿胀、抗炎治疗无效、吞咽时颈部疼痛、颈部皮肤发红发热、伴有颈部包块、无明确外伤史。
近期,一到晚上就有一群“神秘人”,出没在山间树林、公园、河堤等,拿着手电筒、拎着塑料袋,目不转睛地在树上找什么……99。99%的概率,他们在抓“知了猴”。据了解,最近很多人晚上出动,抓知了卖给餐馆,一天能捉12-15斤,净赚2000多元。
能卖出2元/只的“知了猴”!
有人一晚上抓了600多只。
一个小小的知了猴,怎么变得如此抢手?有网友称,既然买不起,那就自己动手抓,全家出动,抓知了猴的人,比知了猴还多…。
小陈在浙江余杭经营一家面馆,每年到这个时候他会推出“知了面”,卖给食客吃。小陈表示,“大概6月中旬,就有不少人开始上山抓了,现在往后再过一个多星期会多起来。知了猴都是晚上出来活动,晚上8点左右是抓知了猴的最佳时间,一般我都是那个时候去收购。”。
7月2日,据青岛平度某批发市场一名商户介绍:“知了猴现在每斤105元。二十多年前,才十七八块钱一斤。”。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培兵承包了60亩金蝉养殖基地,今年首次迎来收获季。“从6月15日就开始有金蝉出来了,第一晚上捉了1000多只。”王培兵说,这些金蝉都养殖在柳树下,高峰期一晚上能抓上万只。不过,高峰期也就一周时间,之后产量下降,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就会结束。
因为现在数量不多,价格也抬高了,有人卖到了2元一只,即便如此也依然卖得很好。
地位堪比小龙虾。
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还有网友表示,之所以晚上这么努力抓知了猴,是因为——太香了!
知了猴是蝉的幼虫,蛋白含量高,口感比蝉更好。知了猴一般藏在树枝之间,比较隐蔽。刚刚褪壳的知了猴口感最好,是最嫩的时候,需要瞅准时机抓住它。如果再等一两个小时,它的翅膀硬了就飞走了。
油炸知了猴、干煸知了猴、知了碎炒鸡蛋,则是在山东最为常见的做法。民间有“一只知了猴顶三个鸡蛋”的说法,地位堪比小龙虾。
据报道,野生“知了猴”不仅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越来越难找,所以这几年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保持“知了猴”新鲜,在山东、安徽一些地方不少摊贩在村头道路边摆摊,抓到后迅速转手给外地客商。其主要发货地在山东、江苏、安徽等地,今年新货的价格基本是1-1。5元一只。较大的店铺已有2万+的销量。
知了虽然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但并非人人都适合食用。知了也容易携带细菌、寄生虫以及重金属等,不宜多吃。
特别是有以下情况的四类人群不宜食用。
过敏体质者:知了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机率高,而且容易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肾病患者:知了的蛋白质可以增加肾脏负担,应限制食用。
痛风患者:知了蛋白质含量高,嘌呤含量也高,痛风患者食用会加重病情。
肝病患者:部分知了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人体摄入后需要肝细胞来解毒,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出现中毒。
来源:中国经济网、央视网、半岛都市报、新闻晨报。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