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因热射病不幸离世!医生:高温宁愿在家啃雪糕,也别干这些事(特朗普:新关税税率
夏天晒一晒就能“中暑”?没那么简单。一位年轻女子在家中突然昏迷,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不幸离世。她没在户外暴晒,也没去高温厂房,只是在家打扫卫生。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高温到底能把人逼到什么地步?热射病到底是不是“中暑”的升级版?哪些事在高温天是“不能做”的?
这个夏天,你到底能不能安心活着?
热射病不是“出点汗”的事,这是种真能要命的“热毒”。
很多人以为热射病就是“中暑的高配版”,其实根本不是一个层级的事儿。中暑还能靠喝水、降温搞定,但热射病,出手晚一步,就是命没了。
热射病,是体温调节系统彻底崩溃的表现。体温飙到40度以上,身体像锅炉一样烧着,但却出不了汗。高烧不是最吓人的,吓人的是神志不清、抽搐、昏迷。器官像多米诺骨牌,一个倒下,其他陆续跟着崩塌。
你以为只有在大太阳底下才会得热射病?错,大错特错。那个去世的女子,就是在闷热的室内,窗户紧闭,风扇也没开,打扫了一上午卫生,累到瘫在地上,再也没醒来。
别以为你坐在屋里就安全了,高温杀人的方式,比你想象得要多。
空调房≠安全区,封闭环境才是热射病的“温床”。
很多人对空调有种盲目信任感。觉得只要有空调,哪怕三伏天也能如鱼得水。然而,现实往往是反着来的:高温封闭环境,是热射病最容易下手的地方。
空调不开,窗户不透气,人在里头活动,热量堆积,等于在锅里蒸。尤其是老旧小区、顶楼房间、朝西的卧室,热得像烤箱。你以为你在扫地,其实你在“慢炖”。
人体在高温下的散热方式主要靠出汗和空气对流。但如果空气不流动,汗水蒸发不了,体温只能往上飙。像这种“闷罐子”环境,哪怕你不动,也危险;你一动,那就更快出事。
所以说,家里的厨房、卫生间、阳台,在没风没空调的情况下,别瞎折腾。不是你懒,是你命重要。
不是所有的“出汗”都是好事,出不出汗才是关键。
有些人喜欢汗流浃背的感觉,觉得出汗是一种“排毒”,甚至有人在高温天包着塑料膜运动,幻想能减肥。结果不是减脂,而是把自己逼进了重症监护室。
热射病的可怕之处,是体温升高但出不了汗。出汗是人体的“冷却系统”,但一旦这个系统崩溃,身体就像发动机缺水,烧坏的速度远比你想得到的快。
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本身调温能力就差,出汗机制也不灵光。他们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热射病的陷阱。
别被“出汗等于健康”这种伪健康观念骗了。
喝水,不是万能解药,喝得不对,热射病还是照样找上门?。
很多人一热就狂灌水,觉得水喝多了,热就散了。但水不是止痛药,不能阻止热射病的发生。
人在高温下不仅仅是流汗,还是在“流失盐分和电解质”。你光喝白水,反而可能导致低钠血症,头晕、呕吐、抽筋,跟热射病症状混在一起,很容易误判。
特别是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不能只靠矿泉水撑场子。身体需要的是“水+盐+钾”的组合,简单点说,淡盐水、运动饮料才是更合适的选择。
别等口渴才喝水,也别一次喝太多。小口慢饮,每小时补水约300~500毫升,才是安全合理的节奏。
千万别信“抗热训练”,你不是铁打的,热射病不讲情面。
有人自诩“耐热战士”,觉得天天晒、天天出汗,就能练出“抗热体质”。真有这种体质?不好意思,没有。
热射病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是你晒得多、出汗多,它就会放你一马。相反,越是频繁在高温下活动的人,如果忽视休息和补水,更容易中招。
那些高温天还坚持室外跑步、暴走、跳广场舞的人,真的不是在锻炼,是在赌命。
尤其是中年打工人,早七晚八在工地、在送外卖、在搬货,高温下一天暴晒十几个小时,大脑缺氧、脱水、内脏受损,身体跟机器一样,随时可能“宕机”。
不是热射病突然来,是身体早就撑不下去了,只是你没听到它的求救声。
雪糕不是罪恶,反而可能救命,高温天吃冰反而是种自救方式。
别再说“吃冷的伤脾胃”这套老话了。在40度的高温天,适当吃点冰饮、雪糕,不但不伤身,反而能救命。
身体升温的时候,通过摄入冷食可以适度降内热,减轻中枢神经的负荷。尤其是当你感觉到头晕、心悸、嗓子干,这时候来点冷饮,比你狂灌热水强多了。
当然了,别贪嘴,一次吃三根雪糕那是找肠胃麻烦。适度摄入冷食,能帮助身体降温,是科学手段。但不是让你靠冰淇淋当饭吃。
高温天的饮食,清淡、易消化、能补盐,才是王道。
热射病不是“突然的意外”,而是“长期忽视”的结果。
很多热射病的案例,不是一两天内发生的,而是长时间忽视身体信号的结果。你以为的“只是有点累”,其实是身体在报警。
头晕、乏力、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快……这些都不是小事。在高温下,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热射病的前奏。
别拿命去挑战你的“极限”。高温天能不出门就别出门,能不开工就别开工。不是让你躺平,而是要你活得久一点。
你想想,每年夏天,不是空调坏了,就是人先坏了。命重要,钱可以再挣。
热射病不是“罕见病”,它就在你身边,只是你没当回事。
你以为热射病只会发生在特殊人群身上?错。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年的一项多中心研究里,热射病的发生率在夏季急诊中占到了1。3%,致死率高达50%以上。
而在重症监护室里,热射病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非常棘手的难题。它不像其他病有太多缓冲时间,一旦发作,死亡的速度是以小时计算的。
别再说“我年轻,我能扛”,热射病下手没在挑人,谁倒霉谁中招。
高温天别做的几件事,写在这里,不是吓你,是救你?。
别在中午12点到下午4点室外锻炼,哪怕你平时跑马拉松都没事。
别在封闭厨房里长时间做饭,尤其是炒菜时候不开窗不开风扇。
别在不开空调的房间里午睡,尤其是顶楼房间,睡着了就可能醒不来了。
别为了省电不开空调,命贵过电费。
别在热到冒汗的时候洗热水澡,冷水才是降温的朋友。
这些你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都是热射病的引爆点。
这个夏天,宁愿躺在空调房啃雪糕,也别把自己扔进高温里“慢炖”。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许建斌,杨玉芳,张琳。 热射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32(5): 521-525。
[2]李艳,王丽,陈国栋。 热射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进展[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 34(4): 289-293。
[3]陈伟,刘志宏。 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干预措施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24, 40(2): 215-219。
特朗普4日表示,新关税税率将介于10%至70%之间。美国彭博社指出,如果这一政策实施,其税率将比特朗普4月宣布的所谓“对等关税”更高,可能增加美国经济的通胀风险。美国有线月曾导致美国股市陷入熊市区域,同时美国债券和美元也被大幅抛售,而70%的关税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2025年夏天,热浪再次席卷欧洲。自6月以来,多国气温持续突破40摄氏度,夜间也难得清凉,铁路停运、学校停课、公共交通瘫痪,甚至已有多地报告与高温相关的死亡案例。
遭遇极端天气冲击的欧洲,空调的存在感依然极低。在德国,只有不到3%的家庭配有空调,在英国,这一数字仅为5%。即使在最炎热的南欧,也鲜少有家庭空调普及率超过50%的国家。在全球变暖加剧、热浪频率和强度逐年上升的当下,欧洲人“不靠空调过夏”的传统观念正在转向。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7月1日发布报告说,欧洲大部分地区正经历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今年6月或成为欧洲有记录以来最热6月之一。气候变化让热浪发生得更频繁、更强烈,影响范围也更广。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6月刷新了1914年有记录以来的高温,当月平均气温达26摄氏度;西班牙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3。6摄氏度,比2017年6月创下的高温纪录高0。8摄氏度。在西班牙南部韦尔瓦省,6月28日最高气温达46摄氏度,刷新6月的高温纪录。
法国气象局对全国84个省发布热浪橙色警戒,多个省份升级为红色警戒。巴黎热浪已持续多天,据气象机构预报,巴黎7月1日的气温或逼近40摄氏度。法国教育部要求超过1300所学校当天部分或全部关闭。打算游览埃菲尔铁塔的游客被要求推迟观光安排,巴黎这处地标建筑的顶部区域将关闭至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