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高达82%!北京为啥这么“潮” 典型“桑拿天”来临 ,国航一航班起飞1小时后
近两天,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堪比大暑时节的闷热天气。北京持续高湿高温,一改以往干燥的特点,不少市民误以为是“回南天”,其实这是典型的“桑拿天”。有网友拍到北京地铁站内的墙壁和地面上湿漉漉的情况。
桑拿天的形成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有关。副高外围的偏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大量水汽,导致北京地区水汽充沛,湿度增大,从而形成了这种闷热天气。从实时湿度对比来看,北京与其他城市如广州、杭州、深圳相比,湿度也较高。
气象部门预计,未来一周北京仍受副高影响,近地面湿度较大,体感会非常闷热。随着暖湿气流向北推进,东北、华北地区即便气温未达35℃,但由于湿度大,体感温度也可能超过35℃,需注意防暑降温。
在高湿闷热环境下,容易发生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清晨凉爽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夜间保证充足睡眠,创造通风凉爽的睡眠环境。老弱病幼人群应尽量待在凉爽室内或阴凉处,出现中暑症状及时用药就医。室内合理使用空调,保持空气流通。饮食上注意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7月3日下午,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购买的国航CA1253次航班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机票因机械故障被迫返航。该网友晒出的购票记录显示,执飞国航CA1253次航班的飞机为波音777-39L(ER),原计划于7月3日12!50从北京首都机场T3起飞,当日17!10抵达乌鲁木齐天山机场。据该网友描述,航班在起飞一个多小时后,机上广播通知因机械故障需返航。
通过国航App查询得知,CA1253次航班确实在13!13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并于14!19返回北京首都机场。国航客服人员表示,系统查询结果显示,返航原因是国航方面的原因,而非天气因素。根据国航App记录,这趟航班在起飞1小时15分钟后返回北京首都机场停机位。
随后,国航App记录显示,CA1253次航班在7月3日18!02重新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并于当天21!35飞抵乌鲁木齐。国航客服人员提到,该架次航班在返航后进行了调整,后续重新起飞。
发帖网友还提到,航班返航后机上人员都被要求下机,之后换了一架飞机重新起飞。但因个人原因,这名网友取消了行程。国航客服人员表示,如果因机场或航空公司原因导致乘客行程变更,所购机票可以申请全额退款。
日本末世预言仅剩1天 离日旅行增加 防灾产品热销!距离日本漫画家龙树谅在《我所看见的未来》中预言的“2025年7月5日大灾难”仅剩最后一天。该预言称将发生比日本大地震规模大三倍的海啸。尽管科学界普遍质疑,这一预言仍在日本社会引发连锁反应,防灾产品销量增加。
部分航空公司已悄然减少赴日航班,离日旅行增加。日本国土交通省相关人士证实了这一趋势。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广播作家表示:“无论线日当天我都会带儿子离开东京。”他透露,曾想制作专题节目讨论此事,但遭电视台以“避免引发公众恐慌”为由拒绝。颇具戏剧性的是,拒绝他的制作人私下坦言:“其实我也计划4日起带家人外出旅行。”。
日本民众仍保持常态。有网友晒出工作照表示公司不放假,该上班上班,也有网友发帖称决定5日凌晨四点带着宠物在街上等待。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仰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用智慧点亮了人类文明的星空。而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发明家,他的名字叫——张衡。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的一项“震古烁今”的发明:地动仪。
东汉时期的。
张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还精通地理、数学、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他曾提出“地动”理论,试图解释地震的原因。在那个没有现代仪器的年代,他用智慧创造了第一台“地震检测器”——地动仪。
传说中,张衡的地动仪高1米多,由铜制成,外形像一只巨大的铜蟾蜍。蟾蜍嘴里张着一只铜龙,龙口里藏着一颗铜球。当发生地震时,地动仪内部的机械装置会触发,让铜球掉入蟾蜍口中,发出“咚”的一声巨响,提示远处可能发生了地震。
这个设计不仅巧妙,还极具科学性——它可以在没有现代通讯手段的时代,远距离监测地震的发生!据说,张衡的地动仪曾多次“预警”到远方的地震,甚至有传说称它曾“准确预报”了当时的地震。
世界第一:这是人类历史上已知的最早的地震监测仪器,比欧洲发明的“地震仪”早了将近一千年!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卓越的机械制造和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