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点名,新华社通报!黄杨父亲被立案调查,谎言被戳穿为时已晚(中央定调,延迟退休
编辑花花!
截至今日,黄杨钿甜因佩戴疑似价值230万的奢饰品牌耳环一事,引发的舆论仍然在持续发酵。
官媒怒斥原单位让黄杨爸爸一家自行回应收入情况的做法,极为草率。
紧接着,人民日报也发文表示真要违了法,离职照样查,直指黄杨一家的事件。
随后东方卫视就此事犀利地提出了 3 个问题,使得黄杨一家至今都未能作出回应。
就在最近,新华社也针对相关事件的调查结果给出了初步回复。
这下黄杨爸爸的谎言彻底被揭穿,后悔也晚了。
一、官媒点评
5月11日,黄杨钿甜在18岁生日时佩戴了一对疑似价值 230 万的天价耳环,这一行为瞬间点燃舆论,引发众人激烈争议。
面对质疑,她一句 “耳环是妈妈的”,不仅未能平息风波,反而让网友顺着线索深挖,发现黄杨妈妈的奢侈品数量众多,价格更是从几十万到数百万不等。
紧接着,网友进一步扒出黄杨爸爸曾是雅安市公务员,在职期间曾负责灾后重建的招投标工作,这一发现让舆论迅速转向对其家庭财富来源合法性的怀疑。
随着众人对黄杨爸爸在职期间是否有违法收取钱财的质疑声越来越大,5 月 16 日下午 18!30 分,黄杨爸爸亲自出面发文澄清。
他声称黄杨钿甜佩戴的耳饰并非正品,并强调自己在职期间绝无贪污行为,甚至主动表态愿意接受调查。
此外,黄爸还详细交代了自己的工作履历?。
2010 年,他参加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随后成功进入雅安城管局工作。
2015年,他辞去公职,调入了雅安市投资局。
但在职期间,他主要投身于招商引资、对接服务以及网络建设等工作,既未负责招标审核、资金收支等敏感工作,也未曾参与雅安市的灾区重建项目。
而且他从未入职四川慈善总会,网传的相关内容是与他同名同姓的人员。
随后在5月17日,雅安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示:“他个人及家庭的收入情况确实和经合外事局无关,更多的信息需要黄杨钿甜他们自己来回答。”。
这一回应令一众网友大失所望,为什么要让他们自行解答?
自行解答给出的回复会有人相信吗?
在舆论持续发酵之际,官媒北京青年报也发文质疑,直言相关部门的结论过于草率。
5 月 20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真要违了法,离职照样查》的文章。
文中虽未直接提及 “黄杨钿甜”,但 “逃逸式辞职”“近期关心的话题” 等表述,更是直指黄杨一家。
人民日报的文中也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象新闻随后报道了黄爸的履历情况,发现在一个有关灾后重建景区的项目中,留下的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号码与黄爸的信息完全一致。
最令人费解的是,在姓名和电话号码被曝光后,杨伟名下的公司连夜更换了公司法人,并且他本人也退出了该公司的股东行列。
面对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情况,东方卫视更是犀利地提出了3个直击要害的问题,使得黄杨一家至今都未作出回应。
二、东方卫视的犀利3问
首先,黄杨爸爸虽然已经辞职,但他在经商期间是否与原单位存在有利益关系?
他是否用之前的公务员任职期间的影响力人脉等为自己的公司谋取了非法利益?
要知道,根据黄杨爸爸自己所说,他在2015年放弃了公务员的身份,辞职经商。
但是据网上扒出的消息来看,杨伟名下有一个公司是从2014年就成立了。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发现黄杨妈妈在深圳开的移民公司也是在他任职公务员期间成立的。
成立之初是黄杨钿甜的舅舅担任公司法人,随后黄杨钿甜的舅舅可能因为非法帮助别人办理假证而去坐牢了,公司的法人也在2016年更换成了黄杨妈妈。
随后在2017年,黄杨爸爸从雅安市投资局离职后,公司法人却又换成了黄杨爸爸。
那么这家公司成立之初到底是谁的呢?
是否可以猜测就是黄杨爸爸的,只不过当初因为自己公职在身,不能开办企业,所以才放在了自己大舅子名下?
其次,黄杨钿甜佩戴的耳环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黄杨爸爸说该耳环是假的,只是仿品。
但有珠宝圈的网友却表示该珠宝有“火彩”。
在黄杨钿甜的照片中比较暗淡的光线环境下还如此闪耀,不可能是假的。
除此之外,网友还指出,该珠宝并不单卖,整套价格高达两千万!
随后便有网友还从黄杨钿甜的其他照片中,发现了似乎和这副耳环配套的其他首饰。
正如东方卫视主持人所说,如果这副耳环是假的,那么黄杨一家能否拿出之前的购买凭证,让大众看看这副耳环买的时候究竟是多少钱?
毕竟只要拿出证据,也可以还他们一家一个清白。
不能是仅仅只有简单苍白的一句:“耳环是假的”。
那么如果这副耳环是真的,购买耳环的230万的钱又是从哪来的?
当初又是谁提供的购买耳环的资金?
这笔资金又是否是合法收入?
第三个问题,和黄杨爸爸同名同姓的杨伟又到底是谁?
为什么会在被网友扒出姓名和电话号码均与黄杨爸爸一致后,立马卸任了他名下的相关公司的法人代表?
而且,同名同姓的确可能存在,但连手机号码都相同也是巧合吗?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都只是巧合吗?
在东方卫视亲自下场对黄扬一家提出三个问题后,迄今为止,他们一家并没有任何回复。
但就在22日,针对此事的调查结果,新华社给出了初步回复。
三、新华社的通报
5 月 22 日下午 17!44 分,新华社官方账号发布通报。
针对网上反映的天价耳环一事,雅安市的联合工作组已经对黄杨爸爸任职期间的相关事务进行了核查。
核查结果显示,黄杨爸爸杨伟在2011年通过公务员考试后,被录用为城市管理的工作人员。
在2011年到2014年期间负责的主要是城市管理等工作,的确未曾参与任何灾后重建的相关工作。
随后在2014年9月被借调到了雅安市投资促进局后,也未曾涉及任何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等相关工作。
在雅安市招商引资项目中,杨伟作为主要负责人的项目也只有一个景区的开发招商项目,但该项目最终也并未招引到投资商。
也就是说,杨伟在公务员在职期间的确未曾涉及任何有关灾后重建项目,也未曾涉及任何灾后资金审批等管理工作。
那么有关黄杨爸爸杨伟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取钱款一事也多半为假。
但也并不是说黄杨爸爸没有任何问题。核实结果显示,黄杨爸爸在职期间存在违法经商办理企业,以及故意隐瞒生育二孩等问题。
针对此问题,新华社也表示,相关部门也已经立案调查,将依法严肃处理。
如今,立案调查仅仅是揭开真相的第一步,这一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法治社会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结尾
针对黄扬一家的相关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职官员还是离职人员,只要触碰法律红线、违背职业操守,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也给大众敲响警钟,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我国绝不存在任何法外之地。
信息来源:
今年对于所有没有退休的人来说,是内心压力比较大的一年,因为在今年1月1日,国家正式下发了关于延迟退休的暂行办法,这意味着有一批人退休时要延迟退休年龄了,那具体会有什么影响,对于即将退休的70后来说,有什么更好地选择吗?
1月1日我国正式发布了延迟退休政策,政策中对于退休年龄、最低缴费年限都重新做了要求,并对办理退休时需要达到的相关条件也重新做了说明。首先是退休年龄,原来办理退休是必须达到退休年龄后,按照固定的退休年龄办理,男性是60周岁,女性则是55周岁或者50周岁,而现在新的退休办法出台后,退休年龄这块有了新的变化,一是退休年龄确实延长了,政策中要求得逐渐过渡到男性63周岁退休,女性58周岁或者55周岁退休;二是退休年龄可以不用固定在一个标准上了,只要符合条件了,可以有三种退休年龄选择,可以选择提前退休,或者延后退休,或者在正常退休年龄下办理退休。
其次是最低缴费年限要求,这里是指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之前办理退休时要求必须达到15年的最低标准,现在是要逐渐增长到20年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退休年龄还是最低缴费年限,刚才都提到了一个逐渐过渡,这就意味着延迟退休政策不是一刀切执行的,在政策发布中,国家也重点强调了,新的退休办法是要按照渐进式、小步调方式推进,并且要坚持弹性执行,自愿选择的原则。退休年龄不是一下就直接延长的,是通过每2-4个月延长1个月的节奏进行,而最低缴费年限增长也是从2030年才开始执行。
那么弹性实施和自愿选择的原则又是如何体现呢?刚才有提到,延迟退休政策为我们提供更加灵活的退休年龄选择,我们可以自愿选择申请提前退休,或者正常年龄退休,或者申请延后退休,但对于在职员工来说,申请提前和延后退休的流程不一样,申请提前退休的职工,只需要提前三个月提交书面申请,而申请延后退休,则需要先与单位协商,双方同意了再提交申请,有人可能有疑问,不是自愿选择吗,为什么延后退休还需要与单位协商呢?这也是保护用人单位的人岗匹配权力,用人单位也需要评估职工与岗位的胜任情况,保证工作效率,所以延后退休需要先与用人单位沟通。但不管申请提前退休还是延后退休,最长申请时间不得超过3年,且只能申请一次。
那么作为70后即将要退休的人员来说,如何应对延迟退休政策,选择合适自己的退休年龄呢?首先要捋清楚几件事,一是自己的退休身份,二是目前的累计缴费年限。对于退休身份,男性职工之前都是60岁退休,即使延迟退休后,也是最多延长3年,也就是63岁退休,所以只要确认自己的缴费年限达到要求了,都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也就是在60周岁退休;对于女职工来说,得先确认好自己的合同信息,目前办理退休时,小编所在城市是需要提供近5年的劳动合同,以合同上的岗位信息为依据,来判断是否属于干部身份,如果是干部身份的与男性职工的处理方式一致,因为女干部也是最多延迟3年,如果累计缴费年限够了,也可以提前退休,但女职工就需要去仔细计算了,好在1979年12月出生的,在新的退休年龄计算方法下是52岁退休,这样也是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并按照50周岁退的。
刚才是指累计缴费年限足够的情况下,退休年龄相对很好操作。如果累计缴费年限不够的话,比如现在才刚开始缴费,累计缴费不足5年的,如果有固定单位的可以与单位协商延后退休,这样能继续交社保,个人压力小;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这就需要看个人的经济能力了,有经济能力的继续选择职工社保,缴费标准高但退休待遇较好,尤其今年国家正在完善灵活就业参保方式,有可能之后缴费压力会减轻;如果经济能力弱,那就选择城乡居民保险,虽然养老金低点,退休得按60周岁算,但缴费压力小,累计缴费15年就行,之前缴纳的职工社保还可以转移到城乡居民账户里,也算是有一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