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黄修己逝世 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及中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 长
5月11日,著名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修己逝世,享年90岁。他于1935年出生于福州,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调入中山大学。
黄修己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学术史家,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并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他的主要编著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三版)》《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百年中华文学史线月,黄修己获颁“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贡献荣誉奖”,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最高荣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表示,黄修己先生在现代文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旧有的文学格局,精准把握学术研究的关键性问题,体现了敏锐的洞察力。北京大学教授商金林认为,黄修己的治学特色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打通现当代研究,赵树理研究便是其中范例;二是由“专”到“博”,扩展到整部文学史;三是走史论相结合的道路,其著作《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都是论从史出的成功之作;四是从“史料”里找“文献”,从“文献”里找“史料”,《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被誉为“专精”与“博通”的交融。
黄修己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还为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介绍,黄修己开创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博士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彭玉平认为,黄修己带领一批学者大力调整学科格局,逐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方面树立起中山大学的学术品牌。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1日21时2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4次飞行。
2025年5月9日,反腐领域再迎来新的进展。据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官方通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政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朱文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被正式立案审查调查。
消息一公布,立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再次彰显了本轮反腐风暴的决心与力度。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五十余岁的朱文智在乌鲁木齐市机关系统有着不短的任职轨迹。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她担任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负责全市就业、社保、人才政策等多个关键领域。
她频繁出现在各类新闻报道与政策发布活动中,被公众视为能力型官员。然而,职业生涯的光鲜外表背后,却隐藏着令人遗憾的隐患。
根据纪委监委披露的信息,朱文智在其任职期间,涉嫌利用职务便利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谋取私利,并收受价值巨大的财物。实际上,近年来, 地区对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步伐明显加快。
仅2024年, 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理违纪问题2367起,涉及厅局级干部11人,基层干部占比超过80%贪腐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同样突出,如2023年,全国纪检机关立案审查调查人数多达62,000人次,其中“靠企吃企”、滥用权力谋私利依旧高发,成为严打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朱文智的问题并非孤例,部分地方存在官员利用资源配置、人事安排等环节搞权钱交易。以乌鲁木齐市曾查处的个别岗位腐败为例,有干部通过接受年货礼品、帮助企业“走后门”,套取补贴资金,最终落入法网。
这些真实案例折射出,加强制度建设、持续完善监管机制的重要性,同时警示广大公职人员必须自觉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从朱文智的落马,到越来越多涉腐人员的被查处,可以看到,反腐斗争绝非一纸空谈,而是落在实处的长期工程。对于每一位公职人员来说,干净做事、老实做人是基本要求。不论官位高低、资历深浅,都必须守住职业操守红线。
社会对于贪腐零容忍的共同态度,将推动公共治理体系更加阳光透明,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在的安全感与获得感。
展望未来,反腐工作仍需常抓不懈。除了依靠权力监督,更要完善政策法规、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社会参与,全方位织密“防腐网”。无论是高层“老虎”,还是基层“苍蝇”,只要触碰法律红线必将依法依规处理。
希望此类案件能够成为警醒,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