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烧光几百亿 外卖大战谁赢了 补贴背后的代价
4个月烧光几百亿外卖大战谁赢了!2025年夏季,一场耗资数百亿的外卖大战爆发,日订单量从1亿飙升至2.5亿。京东、美团、阿里三大巨头围绕“闪购”业务展开激烈竞争,消费者沉浸在“满15减14”、“0元购”的低价狂欢中。然而热点话题,这场资本盛宴背后,普通消费者、千万商家和数百万骑手的真实境遇远比平台亮眼的数据更值得深思,其实质是一场“看得见的补贴,看不见的转嫁”游戏。
此次外卖大战的导火索是美团闪购向3C数码领域的扩张,触及了京东的核心腹地,促使京东强势进军外卖市场。京东迅速通过连锁餐饮品牌批量上架、免佣金、免配送费等政策,并以“五险一金+保底工资”吸引骑手,在90天内将日订单量从零提升至2500万。美团和饿了么随后应战,阿里将饿了么并入中国商业集团,淘宝闪购优先级被提升至最高。巨头们轮番加码补贴,将价格战推向白热化,短时间内刺激了市场总量的急剧膨胀。然而,市场监管总局已多次约谈平台,要求规范竞争,关注骑手、商家和食品安全问题,预示着这场狂欢的不可持续性。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此轮外卖大战与十年前的“百团大战”乃至更早的电商价格战如出一辙,都是以巨额补贴迅速抢占市场热点话题。彼时,消费者享受了短期红利,但当补贴退潮,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平台便开始收割流量,提高佣金,将前期投入的成本转嫁给产业链的弱势方。如今外卖市场亦然,平台看似让利,实则通过“低价依赖症”绑定用户,再通过议价权压榨商家和骑手,完成成本转嫁。4个月烧光几百亿 外卖大战谁赢了 补贴背后的代价 4个月烧光几百亿 外卖大战谁赢了 补贴背后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