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内容

多名院士呼吁停止食用:高胆固醇“加速器”,告知亲友尽早戒掉(小狗好像对自己的体重

4个月前 (07-10)热点关注68

  

►。

  

本文205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是每一口都致命,但每一口都在催命。”!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多位院士在公共场合的严肃提醒。他们口中的“高胆固醇加速器”,不是别的,正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食物:动物内脏。

  

香喷喷的炒猪肝、红烧肥肠、爆炒腰花……不少人吃得津津有味,觉得“补一补”,却不知道,这些食物正在无声地加速心脑血管的老化。院士们直言:动物内脏该从餐桌上撤下了!

  胆固醇,不是“补”的,而是“控”的

很多人觉得胆固醇是身体必需的,吃点含胆固醇的食物没什么大不了。但事实是——现代人摄入胆固醇,早就“超标”了。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中国人平均每天摄入胆固醇量接近400毫克,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不超过300毫克的标准。而动物内脏,正是“超标”的罪魁祸首之一。

  

比如,一个鸡蛋含胆固醇约200毫克,但一小块猪肝(100克)含胆固醇就高达400毫克以上!吃一顿爆肝,就相当于吃下了两天的胆固醇配额。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王陇德等多位专家都曾在不同场合指出:动物内脏是导致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硬化的“加速剂”,建议减少甚至停止食用。

  胆固醇过高的后果,不只是血脂异常

很多人以为,胆固醇高了最多就是血脂高点,不痛不痒。其实,它真正可怕的,是“沉默杀手”式的后果。

  

当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尤其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是导致心梗、脑梗、中风等重大疾病的根源。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超过400万人。

  

其中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并无明显症状。

  

胆固醇异常是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

  

也就是说,你现在吃的一口肥肠,可能是未来心梗的导火索。

  内脏中的“毒素”,你可能想不到

除了高胆固醇,动物内脏还隐藏着其他隐患。

  

首先,重金属残留。肝脏是动物体内的“解毒器官”,肾脏是“排毒器官”,它们本身就容易富集重金属、兽药残留。即使经过烹饪,也不能完全去除。

  

其次,高嘌呤。内脏含嘌呤极高,容易诱发高尿酸、痛风。尤其是中老年人,吃一次大补,第二天可能就得扶墙走路。

  

再者,高脂肪、高热量。一些内脏类如肥肠、脑花,脂肪含量惊人,长期食用不仅升血脂、增血糖、增体重,还会增加脂肪肝、胰腺炎等疾病风险。

  别再相信“吃啥补啥”的老套路了!

很多人还深信“吃腰补腰、吃肝明目”的老说法,这类观念早已被现代医学明确否定。

  

中国营养学会指出:食物中的器官形态与人体器官并无直接对应功能。吃猪肝并不能补眼,反而可能因胆固醇过高加重肝脏负担。

  

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缺的是维生素A、叶黄素,而不是胆固醇。与其吃肝,不如吃胡萝卜、菠菜、蛋黄这些安全又营养的天然食物。

  多名院士的共同呼吁:尽早戒掉!

2022年《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忠镐指出:动物内脏是高胆固醇的集中来源,建议中老年人严格控制摄入,年轻人也不要盲目进补。

  

同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建议尽量减少动物内脏摄入,优先选择瘦肉、鸡胸肉、豆制品等低脂优质蛋白源。

  

专家们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内脏不是“宝”,而是“隐形炸弹”,如果你还在吃,最好赶紧停下。

  有没有能替代的“健康补品”?

当然有。

  

想补铁?红瘦肉、黑木耳、菠菜都有很好的补铁效果,吸收率也不比动物肝脏差。

  

想补蛋白?鸡胸肉、豆腐、牛奶、鸡蛋都是优质蛋白的好来源,脂肪低、不伤身。

  

想补维生素?深绿色叶菜、橙黄色水果比内脏安全得多,维生素A、C、叶酸一个都不少。

  

关键是,这些替代食物不仅安全,而且长期吃对身体有正向作用,而不是像动物内脏那样,表面补一时,实则毁一生。

  别把“偶尔吃”当成“常态吃”

当然,我们不是说一辈子不能碰动物内脏,而是说——不要常吃,更不要当做“营养品”吃。

  

每个月偶尔吃一次,量少一点,没有基础疾病的人问题不大。但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建议坚决戒掉。

  

高血脂、高胆固醇。

  

高血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肝肾功能不全。

  

痛风或高尿酸血症?。

  

这些人群对胆固醇的代谢能力下降,再吃内脏就是“火上浇油”。

  写在最后:不是“吃不起”,而是“不能吃”

动物内脏并不贵,但它带来的代价,可能是一场救不回的中风,一次致命的心梗。

  

多名院士的呼吁,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几十年临床和研究的经验总结。

  

我们不反对美食,但更支持健康。与其贪图一时口腹之欲,不如为家人、为自己,早一点戒掉这个“高胆固醇加速器”。

  

告诉你的亲友,别再用内脏“补身体”了,真正能延寿的,是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和健康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3]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院士汪忠镐:动物内脏不建议吃,多吃风险大》。 2022年5月。

  

[4]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小狗好像对自己的体重一无所知。

相关文章

《24小时》 20250429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神舟十九号飞船因着陆场气象原因推迟返回:“宁可任务推迟,不冒分毫风险”;活力中国:铁路“五一”假期运输4月29日启动;“搬运”短视频赚钱,当心侵犯著作权:一键换上...

从“竖店”崛起看“短剧+”新潜力 产业与文化的双赢之路

从“竖店”崛起看“短剧+”新潜力 产业与文化的双赢之路

   近年来,随着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东莞“竖店”短剧基地悄然崛起,成为网络热议的线个场景,开业不到一年已拍摄近200部短剧,不仅成为大湾区短剧行业的重要力量,还展现出“短剧+”的无限潜力...

日本4月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1.2 经济前景信心减弱

   5月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4月份的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1.2,低于预期的33.8和前一个月的34.1。这表明当前日本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有所减弱。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全球经济不...

北京劳模曹兰敏退休后再上岗 加入业余辅导团为职工解惑 继续贡献余热

北京劳模曹兰敏退休后再上岗 加入业余辅导团为职工解惑 继续贡献余热

   2025年4月30日上午,北京市劳动模范、龙泉西区域调度员刘硕给曹兰敏打来电话,咨询如何更精准地进行调度发车。曹兰敏退休后加入公交集团客四分公司业余辅导团,继续为公交事业贡献力量。...

五一旅游主打一个冷冷门小众 探索绝美风光

   今年五一假期,拼假长线游热度攀升。随着我国民航网络日益完善,旅客出行范围更广,一些小众目的地凭借便捷航线成为新宠。“小众”成为这个“五一”最出圈的热词之一。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

“杀疯了!”中国玩具产业为什么不惧美国关税大棒 全球热销显韧性

“杀疯了!”中国玩具产业为什么不惧美国关税大棒 全球热销显韧性

   近期,中国的潮玩App在美国应用商店购物类榜单上登顶,显示中国潮玩品牌正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尽管受关税政策影响,某系列潮玩在美国的价格从22美元涨至28美元,但消费者依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