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何又叫“重九节” 探秘古老节日的多重含义
重阳佳节再次来临,这个传统节日有着登高赏秋、感恩敬老等丰富的民俗活动。重阳糕是此时的特色美食,寓意步步登高。重阳节还有菊花节、重九节等多个别名。
重阳节历史悠久,古人认为单数为阳,“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初九恰好是两个阳数相重,因此得名重阳节或重九节。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佩茱萸、登高祈福及饮宴祈寿等多种习俗。魏晋时期,赏菊、饮酒的风俗已有文字记载。例如,大诗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序文中提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早期,重阳节的风俗和内涵更注重辟邪、驱灾、祓禳;后来逐渐转变为求吉等,节日的休闲性和娱乐性增强。唐宋之后热点话题,重阳成为正式的民间节日,庆祝活动更加丰富。
重阳节与菊花密切相关。农历九月菊花盛开,在古人的观念中,菊花生命力顽强,象征长寿,且具有高洁品格,颇具君子气节。几千年来,人们种菊、赏菊,形成了独特的菊文化。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提到“九月九日,可采菊花”,可见当时已有九月九日采菊、赏菊的风俗。唐代菊花节活动更加热闹,宋代《东京梦华录》也记载了都城重阳赏菊的盛况。古代过重阳节还有簪菊和饮菊花酒的风俗。据《燕京岁时记》记载,过去到了重阳节,北京还有一项风俗是搭建菊花塔,众多菊花堆叠在一起,十分壮观。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重要美食。这种食物出现较早,《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最初重阳糕的主要用意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随着时间流逝,民间逐渐有了重阳节吃糕的风俗,重阳糕大多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糕”和高谐音,取步步登高的吉祥寓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制作成九层,看上去像一座宝塔,有时上面还会制作两只小羊,寓意“重阳(羊)”。
除了赏菊花、吃重阳糕之外,“登高”也是重阳节的一项重要民俗。登高的地点没有一定之规,爬山、登高楼都可以算在其中。秋天景色别有一番韵味,人们登高望远,可以尽情领略秋日美景。重阳节为何又叫“重九节” 探秘古老节日的多重含义 重阳节为何又叫“重九节” 探秘古老节日的多重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