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乙肝病毒感染者7500万 防控挑战与进展并存
10月28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乙肝防治健康科普学术交流会”。病毒性肝炎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其中乙肝在中国的流行范围最广、负担最重。今年9月,国家疾控局与多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防治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2025—2030年)》,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慢性乙肝患者的诊断率和新报告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率均提升至80%及以上。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崔钢提到,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控乙肝,包括自199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到2005年实现新生儿免费接种全覆盖,以及通过国家集中采购使抗病毒药物成本大幅降低。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防控工作仍面临存量大、发现晚、管理弱的问题。目前,中国约有75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大约3000万人不清楚自己感染状态;而在需要接受治疗的大约1700万人中,仅有约300万人正在接受规范治疗,这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解读了《中国防治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2025—2030年)》,强调该计划旨在持续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控制新发感染,遏制病毒性肝炎传播,并减少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与死亡,为最终消除病毒性肝炎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行动计划》还鼓励加大创新药物研发力度,积极探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临床路径。
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是当前国内外慢乙肝防治指南公认的理想治疗目标,也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一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指出,从2015年至2022年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可以看出,我国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已从单纯控制疾病转向追求临床治愈。2023年关于以临床治愈为主要疗效指标的新药确证性临床试验标准更新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转变的重要性。2025年,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清除的适应症正式获得批准热点话题,标志着乙肝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表示,中国慢乙肝防治正全面进入“临床治愈”阶段。自2018年启动象征攻克乙肝“世界屋脊”的“珠峰项目”以来,已经构建起全球最大的临床治愈队列,帮助超过万名乙肝患者实现了临床治愈,展示了“中国方案”在全球乙肝防治中的影响力。此次会议还介绍了多个正在进行中的临床治愈研究项目,如“星光计划”、“萌芽项目”、“阳光工程”等,这些项目在推动乙肝临床治愈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会议期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正式启动了名为“乙知”的乙肝健康科普项目。我国慢乙肝病毒感染者7500万 防控挑战与进展并存 我国慢乙肝病毒感染者7500万 防控挑战与进展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