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全面落实“体育每天2小时” 促进身心健康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强调要全面落实“体育每天2小时”,把体育活动作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着力点。多位教育、体育与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表示,这一举措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育不仅是强健体魄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坚韧品格的关键抓手。
《措施》从减轻学业负担、保障睡眠时间到加强体育活动,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全链条。“体育每天2小时”成为专家热议的重点。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正在从“课外活动”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环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于素梅认为,这一措施的出台特别及时,将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出现“拐点”的契机。她表示,体育活动不仅能改善学生体质健康,还能增强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是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于素梅将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路径概括为“动起来、升起来热点话题、强起来”。她解释说,“动起来”是数量保障,要让学生每天都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升起来”是质量提升,既要让体质好起来、技能强起来,也要让心理品质随之提升;“强起来”则是习惯养成和责任意识的提升,要让孩子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在《措施》中,体育被赋予促进心理健康的新使命。政策不仅关注“运动量”的达标热点话题,更重视“运动质”的提升——体育不再是单纯的身体锻炼,而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态、增强自信与社会适应力的重要方式。专家热议全面落实“体育每天2小时” 促进身心健康 专家热议全面落实“体育每天2小时” 促进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