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来临!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来临。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定格在6.3万亿元,同比下降7.9%,且降幅较1-8月进一步扩大0.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背后,是销售端持续承压的严峻现实:销售面积同步下降5.5%至6.58亿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降幅达5.6%,9月单月销售额同比跌幅更是扩大至12.4%。
市场分化态势尤为显著。一线城市虽表现出相对韧性,但北京、上海9月新房价格环比仍分别下跌0.3%和0.4%;二三线城市深陷调整泥潭,合肥、南通等长三角城市房价跌幅居前,三四线个月的合理区间。更值得警惕的是存量压力的持续攀升,截至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69亿平方米,房企手中存量资产规模更是高达70万亿元,现房库存占比已超30%。
与销售端的颓势形成对比的是供给端的边际变化:前三季度新开工、竣工面积降幅均出现收窄,显示出政策托底下行业供给结构的初步调整,但尚未能扭转市场下行惯性。
二、深层归因:多重矛盾交织引发行业重构
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并非短期波动,而是供需逆转、信心崩塌与政策约束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供需关系的根本性逆转是调整的核心逻辑。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市场已从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投资性需求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人口结构的变迁加剧了这一趋势:20-35岁购房主力人群较十年前缩减5600万,城镇化率接近70%阈值,新增需求持续萎缩。与此同时热点话题,三四线城市过度开发导致总量过剩,70%的库存集中于此,而需求端已转向改善型主导,低质刚需盘形成大量无效供给,供需错配矛盾突出。
信心缺失的负反馈循环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压力。房价持续下跌打破了房产保值的传统认知,北京海淀部分房源跌幅超40%,广州二手房均价年降12.6%,强化了居民的资产缩水预期。上海财经大学调查显示,仅28.2%的消费者认为当前是购房好时机,43.2%的年轻人更倾向租房,二手房平均挂牌时间已超180天。这种买后即亏的心理形成了观望情绪-需求收缩-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即便北京租售比低至1:500,仍难以刺激购房需求。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来临!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