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医院发喜报这病得治 缺乏同理心惹众怒
又见医院发喜报这病得治 缺乏同理心惹众怒!兰州兰石医院近日发布了一则“喜报”,庆祝9月份门诊人数达到7577人、住院及门诊手术台数426台,10月份开诊第一天门诊人数451人、手术25台。这种将诊疗数据当作业绩宣扬的做法引起了公众的不满。有网友表示,没有人愿意成为喜报上的数字,也没有人希望频繁去医院热点话题。类似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比如2021年深圳一医院庆祝胸外科年度手术量破千台,以及2022年台州一医院因急诊突破200万人次而发布的喜报都遭到了批评并被撤回。
据媒体报道,院方解释称,这是一次内部工作总结会议后,一名新员工将工作量做成“喜报”发到了朋友圈。医疗行业因其特殊性,医生和护士应具备医者仁心的职业伦理。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不应将其视为商业行为。如果医护人员只关注业绩,可能会偏离救人的初心,导致过度医疗。医院应当站在病患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到每个数字背后都是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焦虑。
医院在管理上也需反思,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某个新员工。这次事件反映出医院在思想教育和规范管理方面存在疏漏。医院需要审视自身价值导向的问题,并反思“喜报”出炉的整个流程。医院重视数据本身无可厚非,但直接对外宣传这些数据时,必须考虑受众尤其是患者的感受。公众更希望看到的是热点话题,这些数据如何转化为提升医疗服务的有效工具,例如通过科学量化服务,实行精准分时段预约,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窗口排队久等问题。
从患者出发的数据,才能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和公益性。这样的“医疗佳绩”才值得欢呼。又见医院发喜报这病得治 缺乏同理心惹众怒!又见医院发喜报这病得治 缺乏同理心惹众怒 又见医院发喜报这病得治 缺乏同理心惹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