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固态电池来了吗 落地才是胜负手
商业化固态电池来了吗 落地才是胜负手!固态电池领域最近取得了一项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发出一种新材料,解决了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推动了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
近年来,固态电池在全球资本市场备受追捧。2025年,美股固态电池初创企业QuantumScape的股价年度涨幅接近150%,超过了Meta、微软、谷歌、英伟达和特斯拉等明星股。A股市场也不甘落后,同花顺固态电池指数年度涨幅超过50%,与半导体并列为牛市的两大主线。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游戏规则似乎即将改变。
锂电池已成为中国的新名片。2025年1月至8月,我国锂电池出口数量为30.03亿个,同比增长18.66%;出口额为48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5.79%。然而,自燃问题一直是锂电池的一大痛点,这促使新能源车企在安全性方面进行各种严苛测试热点话题。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都含有易燃易爆的液态电解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固态电池被视为最优解。
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寿命长、耐高温等特点,可以克服现有锂电池的不足。尽管围绕固态电池的战略布局已持续多年,但直到2025年,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量产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技术突破是主要原因之一,实验室数据显示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已超过600Wh/kg,远高于三元锂电池。此外,奔驰宣布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EQS测试车完成长途道路实测,续航里程突破1200公里大关。各大汽车厂商如比亚迪、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也纷纷发布固态电池上车时间表,大多集中在2026年至2027年。商业化固态电池来了吗 落地才是胜负手 商业化固态电池来了吗 落地才是胜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