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遇海鲜刺客男子已删除 天价海鲜再引争议
国庆假期,广东惠州一名游客在海边景区就餐时遭遇高价账单。这名游客原本打算团购套餐,但店家告知团购时间已过,只能选择单点。询问菜品价格时,店家并未明确答复,只是催促“先吃吧,不贵”。游客点了一盘炒蛏子和几只螃蟹,结账时发现账单高达661元,感到非常惊讶。
面对质疑,店家表示收费合规。螃蟹标价288元/斤,实际按188元/斤收费,游客点的螃蟹重2.4斤;蛏子单价68元/斤,共3斤,再加上2人6元茶位费,总计661元。店家强调已提前告知价格与斤数,并主动调低了售价,还提出公开监控视频佐证。若游客对价格有异议,可通过正规渠道投诉。
这场争执反映出景区消费中的常见矛盾。类似事件屡见不鲜:鼓浪屿曾有游客被引导消费,四菜一汤花了1600元;三亚多次因海鲜价格引发争议,最高曾出现八菜一万多元的账单。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着景区餐饮市场的多重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主要诱因。游客对异地海鲜价格、品质缺乏了解热点话题,商家利用这种信息差模糊报价或“先消费后结账”,导致游客发现价格虚高时已无法挽回。哈尔滨市场监管局曾出台规定禁止误导性标价,以应对这类乱象。
经营成本高企也是原因之一。景区海鲜多依赖外地进货甚至进口,运输保鲜成本高,加上高昂的租金和人工费用,最终只能“高买高卖”。此次惠州店家提到螃蟹进货价就达160元/斤,低价销售已无利润空间。但游客不解的是,普通蛏子和螃蟹为何比城市市场高出50%以上?
更值得警惕的是消费场景下的心理博弈。出门在外的游客大多不想因争执破坏行程,即便觉得价格不合理,也往往选择自认倒霉。这种心态反而让部分商家有恃无恐,甚至出现“阴阳菜单”“口音宰客”等恶劣行为。称遇海鲜刺客男子已删除 天价海鲜再引争议 称遇海鲜刺客男子已删除 天价海鲜再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