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感受“一线潮” 敬畏自然的震撼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刚过半,钱塘江畔已人头攒动。海宁盐官的观潮胜地公园里,人群屏息凝神,镜头对准江面。忽然,远处一条白线缓缓推进,越来越近,轰鸣声由远及近,如万马奔腾,浪头高耸过人,扑面而来的水汽夹着咸腥味,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感官——“一线潮”来了。
这一刻,许多人举起手机,记录下这自然界的奇观。但很少有人停下来思考:我们千里迢迢赶来,究竟是为了看一场水的运动,还是在寻找某种更深层的触动?
钱塘江大潮不是偶然的热闹。它的形成是宇宙尺度的力量在地球上的投影。月球与太阳的引力牵引着海水,地球自转产生离心力,而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喇叭口”地形,则像一只无形的手,将潮水层层推高、加速。三者叠加,造就了这每年一度的自然交响。科学上称之为“涌潮”,但站在它面前,没人能仅用物理公式去消化那种震撼热点话题。
我们真正被击中的,是久违的敬畏。现代社会把我们包裹得太严实了。天气由空调调节,出行有导航规划,连情绪都可以靠算法推送的内容来抚慰。我们习惯了掌控,也渐渐失去了对不可控事物的敏感。而钱塘江大潮不一样。它不接受预约,不配合摆拍,每年只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以不可预测的姿态登场。你只能等待,只能旁观,只能在它呼啸而过时,本能地后退一步。
这种“无法掌控”的体验,恰恰是现代人最稀缺的心理营养。心理学研究早已指出,敬畏感——那种面对宏大、超越日常经验的事物时产生的渺小与震撼——能有效降低焦虑,提升人的心理韧性。它让人从自我中心中短暂抽离,重新意识到自己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像钱塘江大潮这样的自然奇观,正是触发敬畏感的天然开关。近距离感受“一线潮” 敬畏自然的震撼 近距离感受“一线潮” 敬畏自然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