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友人眼中的中秋月明 文化与和平的共鸣
他们因向往而来到中国,因梦想而选择留下。当外国人“遇见中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中秋节的明月不仅照见了中国人的团圆时刻,也映照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对中华文化的深度感知。
通过中秋节,外国友人对中国人的科技理想、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有了深刻的理解。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留学生芈娜认为,月亮是中国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完美交融,蕴含着把诗意融入科技探索的浪漫。她提到中国的月面着陆器叫“揽月”,月球探测器叫“嫦娥”,这些名字特别有诗意,体现了中国文化与科技的浪漫结合。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让她感到敬佩,包括成功实现月面和月球背面着陆、采样返回等。她还期待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建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合作项目能尽快落实,希望在中国留学期间看到更多突破。
中秋的月明让来自巴勒斯坦的祖海尔心生更深的感触。他在辽宁大学读书,对于中国人而言寻常的祝福“平安团圆”,在他听来却格外珍贵。他解释说,在他的家乡,思念背后是对亲人是否安全的忧虑,渴望的团圆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相聚,更是在和平与安全环境下的团聚。在中国度过第三个中秋节后,他对团圆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认识到只有强大的祖国才能保障小家庭的幸福。外国友人眼中的中秋月明 文化与和平的共鸣 外国友人眼中的中秋月明 文化与和平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