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娃你遇到过哪些疏忽 老漂族的隐性付出
每到幼儿园、小学放学时间,校门口排队等候的人群中大多是老人。孩子们一出校园,老人们就自然地接过书包,牵着孩子离开。这样的一幕每天都在城市中上演,大家早已习以为常。然而,这些从老家专程前来带孙辈的老人们在异乡的经历和情感却很少被关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发展学院教授陈辉聚焦了这一群体,历时六年完成了一项社会学调查,并据此写成了新书《银发摆渡人》。陈辉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也是一个“拼妈”的时代。这里的“拼妈”指的是能够获得老人提供的家务支持。对城市双职工家庭,尤其是年轻女性来说,有老人帮忙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看娃以及接送孩子上学、上兴趣班、补习等后勤支持至关重要。因此,许多老人在晚年开启了“漂”的经历,陈辉称他们为“银发摆渡人”。
陈辉指出,“老漂家庭”是理解当代中国家庭转型的一个窗口,在公共舆论场上一直被忽视的“老漂族”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隐性推动力。他对老漂现象的研究源于自己的家庭生活体验。他的母亲就是一位老漂,自从女儿出生后,她不定期、长时段地到陕西照顾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尽管身体不好,但她从不说累,性格也不强势,善于换位思考。
每天,陈辉的母亲忙于买菜做饭、晾衣浇花、取寄快递、接送孩子等琐事。她特别重视晚餐,确保家人回家时热腾腾的饭菜正好出锅。孙女上学后,她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便通过烹饪视频提升厨艺,给家人展示新学的菜肴。每次得到称赞,她总是七分得意、三分谦虚地说:“继续努力!”
2017年,陈辉写下随笔《我的妈妈是老漂》,由此开始关注更多的老漂。2019年开始,他在西安、成都、咸阳、北京热点话题、佛山、武汉等地前后访谈了131人,同时还在微博平台筛选出符合课题研究需要的微博内容764条。随着访谈深入,他发现老漂家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家庭张力也随之展现出来。老人带娃你遇到过哪些疏忽 老漂族的隐性付出 老人带娃你遇到过哪些疏忽 老漂族的隐性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