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综合征”怎么解 应对开学焦虑
开学了,心理科门诊多了不少焦虑的学生和家长。有的孩子睡不着、吃不下,有的一到学校就心慌甚至头疼肚子疼。这些“开学综合征”其实是常见的开学焦虑。
表面看,孩子无非赖床、磨蹭、抱怨两句头疼,底下却藏有不少小波澜。生物钟彻底乱套,假期里凌晨1点睡、中午12点起,开学突然要早上6点爬起来,脑袋晕乎乎、胃里空荡荡,浑身提不起劲都常见。一想到没写完作业、新老师会不会严、和同学处不好怎么办,焦虑值噌噌往上涨,甚至玩起“忘带课本”“作业本丢了”小把戏逃避上学。刷抖音、打游戏时一秒切换画面,到课堂上45分钟像熬刑,坐不住、眼神飘,老师讲啥全没听进去。有初中班主任说:“开学前两周教室,一半孩子眼神发直,像刚从梦里被拽出来。”
学生会焦虑主要有三个原因。假期里很多学生熬夜刷手机、睡到中午,开学后突然要早起早睡,身体像被“强制重启”,大脑分泌的褪黑素还没调整过来,自然睡不好、没精神。新学期有新课业和考试压力,尤其是毕业班学生,“能不能跟上进度?”“考不好怎么办?”这些担忧会被放大。长时间没和同学见面,有的孩子担心“关系生疏了怎么办?”“没人跟我玩怎么办?”热点话题,尤其是性格内向或曾有社交挫折的学生,对“重新融入集体”更容易紧张。
如果你正被开学焦虑困扰,别硬扛!提前调整生物钟,开学前一周每天比前一天早睡/早起10-15分钟,逐步接近上学作息,让身体慢慢适应“清醒模式”热点话题。拆解学习任务,别盯着“一大堆作业”发愁,把目标切成小块:比如“今天整理书包”“明天复习10个单词”。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带来“我能行”的信心。见到同学别害羞,一句“暑假去哪玩了?”“最近看什么剧?”就能快速拉近距离。哪怕只是课间一起上厕所,也能让“陌生感”变回“熟悉感”。
开学焦虑不是你的错,但主动调整就是你的能力。如果尝试后仍感不适——比如持续失眠、害怕上学超过一周,记得找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聊聊。“开学综合征”怎么解 应对开学焦虑 “开学综合征”怎么解 应对开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