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探索与进步中的趣闻
近年来,我国航空母舰建造技术不断进步,福建舰的下水和航行实验标志着中国海军实力进一步提升。在航母建造过程中,广大网友对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热点话题、电磁弹射还是蒸汽弹射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然而,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些较少人关注的知识。
2024年5月1日8时许,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启航,前往相关海域进行首次航行试验。
技术越先进,航母就越厉害吗?有些人认为只要堆砌新技术就能造出无敌战舰,但这种观点忽略了成本和可靠性。以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为例,该舰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如电磁弹射系统和高速升降机。然而,过多强调新技术导致建造周期延长,预算大幅超支,建造费超过130亿美元,超出预算22%。尽管如此,“福特”号在测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电磁弹射系统的故障率远高于设计要求,阻拦装置的故障频率也远高于预期。此外,武器升降机的问题也影响了航母的正常运作。
维持航母的高度战斗准备需要大量的燃油和弹药补给。一艘大型常规动力航母需备有近8000吨舰用燃油和7800吨航空燃料,每昼夜消耗约400吨燃油。常规动力航母的弹药储备为2000吨左右,而核动力航母则可达3000吨。实际上,航母自身提供的补给有限,以舰载机的航空燃油为例热点话题,美国核动力航母携带的航空燃油为8500吨,每架舰载机出动一次平均消耗燃油8至12吨。假设每架飞机每天出动一次,则航母每天需要消耗640至960吨航空燃油。按照这样的油耗,大型航母上的航空燃油储备只能维持8至12天。根据美国和北约海军规定,航母的航空燃油储量不得低于50%,进入战区前不得低于90%。因此,每隔几天就需要进行一次航空燃油补给。
航母的维修同样复杂且耗时。以“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为例,其维修周期包括部署、待命和维修等阶段,维修类型分为航母增量维修、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和换料大修。常规动力航母如“小鹰”级也有类似的维修策略,包括延寿改装、选择有限可用性维修和复杂大修。这些维修过程不仅频繁而且费用高昂。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何航母被称为“国之重器”。航母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探索与进步中的趣闻 航母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探索与进步中的趣闻